漢匈戰爭地圖說:白登之圍

今天山西大同市城東的馬鋪山,是華北地區一片並不太起眼的山地。兩千多年前,東亞大陸的兩股強大勢力——漢帝國與匈奴曾在此激烈碰撞,就此揭開了漢匈長達數個世紀紛爭的序幕。

漢匈戰爭地圖說:白登之圍

馬鋪山(白登山)地理位置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成為秦末亂世中最後的贏家,登基稱帝,建立了西漢王朝,是為漢高祖。就在同時期北方的蒙古高原上,一個強大的遊牧部落——匈奴也正在崛起。

相傳匈奴與華夏族本是同根同源,夏朝滅亡後,其中一支後裔逃到北方,與當地的部族互相融合,逐漸形成了匈奴部落,主要活動於蒙古高原、鄂爾多斯一帶。

戰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曾大破匈奴軍隊,秦始皇時更是命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一舉奪取河南地(黃河河套以南地區),逼迫匈奴遠遷大漠(蒙古戈壁沙漠)以北。然而秦始皇死後,國內爆發大規模起義,駐守邊疆的軍隊被調回平亂,邊塞空虛,匈奴人趁機重回舊地,逐漸發展壯大。

公元前209年,匈奴一代雄主冒頓單于鳴鏑弒父登上大位,在部落內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軍事管理體系。隨後揮軍東滅東胡,西擊月氏,又渡過黃河,吞併樓煩、河南白羊王,重新控制了河套南部的廣大領土,直至故塞(秦昭襄王所築長城)以北,又向北征服渾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部族,控制了大漠(今蒙古戈壁沙漠)南北的廣大地域。在他的領導下,匈奴國內控弦精兵多達三十餘萬,軍事實力空前強大。

然而在剛剛登基建國的漢高祖劉邦看來,相比於虎視眈眈的北方鄰居,還有更加緊迫的問題需要他去解決,那就是國內的異姓諸侯王們。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與戰爭中己方的功臣宿將列土分疆,其中最重要的是七位諸侯王: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

漢匈戰爭地圖說:白登之圍

西漢初年諸侯王分封示意圖

七大異姓王在楚漢戰爭中起了重要作用,為劉邦戰勝項羽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天下一統之後,這些諸侯王就成了威脅皇權的不安定因素,成了皇帝的心腹大患。登基當年,劉邦就鎮壓了燕王臧荼的叛亂。轉過頭來,劉邦又盯上了韓王信。

韓王信名叫韓信,是戰國時期韓襄王的庶孫。後來加入劉邦率領的起義軍,隨之一同入關滅秦。楚漢戰爭中,他被劉邦派遣攻取韓地,消滅了項羽所立的韓王勢力,隨後被劉邦封為韓王,一同與項羽作戰。史書中為了將他與同時期那位更加出名的偉大軍事家韓信相區別,就稱他為韓王信。

韓國的領地在潁川(首府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原地區的交通要地,韓王信本人又雄壯勇武,這使得劉邦十分不放心。公元前201年正月,劉邦以抵禦匈奴為由將韓王信改封到太原及以北地區,駐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韓王信則以晉陽距邊境較遠,主動上書請求定都於更靠北方的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得到劉邦的准許。

漢匈戰爭地圖說:白登之圍

韓王信北遷

韓王信搬到新家不到半年時間,公元前201年秋天,冒頓單于率領匈奴全國兵力大舉南下,把馬邑城團團包圍。韓王信抵擋不住,於是偷偷派出使者向匈奴求和。劉邦得知此事後,認為韓王信與匈奴互相勾結,於是給韓王信寫信,把他狠狠地申斥了一通。

接二連三發生的事件讓韓王信十分恐懼,認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劉邦的信任。前一年的冬天,劉邦就假借巡遊會盟諸侯的名義,突然以謀反罪名逮捕了戰功赫赫的楚王韓信,廢為淮陰侯,剷除諸侯王的下一刀接下來也許就會落在自己的頭上。

九月,不甘心坐以待斃的韓王信公開舉旗造反,與匈奴聯合,隨後揮師南下,攻打太原郡。冒頓單于則親率匈奴主力部隊駐紮在代谷(今河北省蔚縣一帶),又命左右賢王各自率領“萬騎”(匈奴軍編制單位)跟隨在韓軍之後,進軍到廣武(今山西省代縣西南)以南地區。

韓王信勾結匈奴反叛對漢高祖劉邦是個不小的打擊,但是屢經戰陣的皇帝並沒有被這種變故輕易擊倒。他迅速動員各地部隊,組織起一支號稱32萬的大軍,帶領一班文臣武將北渡黃河親征平叛。十月,漢軍在晉陽以南的銅鞮(今山西省沁縣南)大破韓軍主力,韓王信逃往匈奴。

漢匈戰爭地圖說:白登之圍

銅鞮之戰(紅色為漢軍,藍色為韓軍及匈奴軍)

韓王信敗逃後,他的部下收攏殘部,與匈奴左右賢王的部隊合兵一處後捲土重來,結果在晉陽城下又一次戰敗。聯軍殘部倉促間來不及渡過汾水,只得選擇向西撤退,在離石(今山西省呂梁市)被追來的漢軍擊潰。

漢匈戰爭地圖說:白登之圍

晉陽、離石之戰

收復晉陽後,劉邦繼續率軍北上,並先後派出十幾批使者前往代地偵察匈奴軍的實力。面對前來偵查的漢使,冒頓命令將精銳人馬全部隱匿起來,使者到達匈奴軍中,只見到一些老弱殘兵,回來便都報告說匈奴實力薄弱,可以攻擊。只有郎中劉敬認為匈奴是在示弱誘敵,堅決反對繼續進攻。劉邦大怒,下令把劉敬抓起來關押在廣武。

漢朝大軍翻過勾注山(今山西省雁門山),在樓煩(今山西省寧武縣附近)西北遭遇匈奴部隊,然而這支匈奴軍與漢軍一接觸便匆忙退卻,漢軍車騎部隊追出八十里遠,沒有追上。

此時漢軍面臨的形勢其實並不樂觀,正值嚴冬季節,當地下起大雪,漢軍士兵大多來自黃河以南,對雁北的寒冷天氣很不適應,不少士兵的手指頭都被凍掉,戰鬥力受到極大影響。可是之前的節節勝利矇蔽了劉邦的判斷,他把主力步卒交由絳侯周勃統領,圍攻固守不降的樓煩等三座城邑,自己則親率機動力較強的車騎部隊北上追擊,意圖一舉平定叛亂,同時將匈奴趕回長城以北。

劉邦的輕兵冒進正中匈奴人的下懷,冒頓之前隱藏實力,誘敵深入,就是為了將漢軍吸引到自己的預設戰場。當劉邦進兵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時,冒頓單于率領匈奴主力(號稱40萬)突然出現,漢軍匆忙之中只得退往附近唯一的高地——白登山,依據地勢固守。

白登山位於平城東北,最高海拔超過1200米。匈奴大軍將此地團團包圍,一連七天,漢軍被困在山上,與後方斷絕了聯繫。時值嚴冬,攜帶的糧食也日漸不足,山上的漢軍飢寒交迫,劉邦處境陷入危急之中。

漢匈戰爭地圖說: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

史書記載,此時護軍中尉陳平給劉邦出主意,暗中以重禮賄賂冒頓單于寵愛的閼氏(單于的妻子),勸說單于打開包圍圈,漢軍趁機撤出白登,劉邦這才倖免於難。

然而這段記載實在是太過離譜。冒頓自出世起就以機敏勇猛,特別是是狠辣無情聞名,對女人更是不放在眼裡。為了訓練部下聽命他曾經射殺自己的愛妻,為了麻痺相鄰的東胡部落,也可以隨意將妻子送出。做他的女人,比起寵愛,顯然是危險更多。

這樣的一個人,說他會聽了一個女人的枕頭風就拱手放過近在眼前的勝利果實,特別是包圍圈裡還有漢朝皇帝這樣一條大魚,簡直是匪夷所思。匈奴軍撤圍的真正原因,也許在漢人史書中所謂閼氏勸說單于的言語裡可以找到蛛絲馬跡。

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

這段記載基本可以判斷是史家的杜撰,但是體現出了當時局勢下匈奴人面臨的兩大問題。一是匈奴人世代遊牧,南下侵擾也是為了擄掠物資,雖然得到了韓王叛變的大禮,但也並沒有據城定居的打算;二則是在白登的七天時間裡,匈奴人雖然佔據兵力優勢也無法立即消滅包圍圈中的漢軍。周勃等率領的漢軍主力步兵正在由樓煩一帶趕來救援,本來約定前來會師的韓國軍隊也遲遲未到,這讓冒頓單于更加疑慮,懷疑韓軍可能在形勢變動下再次反水。

綜合這些因素,冒頓就順水推舟地與漢軍秘密地達成協議,撤開了一角包圍。這日大霧漫天,漢軍拉滿弓箭,從包圍圈的缺口全副戒備地撤出,緩緩退入平城,與趕來支援的周勃部會合。而匈奴軍隊則帶著掠奪的大批牲畜財物從容地退回了塞外。

匈奴撤軍,韓王信隨之退入匈奴,平叛的軍事行動暫且告一段落,劉邦隨即開始班師回朝。他命令周勃、樊噲分兵平定代地,之後繼續南下。路過曲逆(今河北省順平縣東南)時,把此地封給獻計解圍的陳平,之後又把先前傳遞錯誤情報的使者全部斬首,釋放了被關押的劉敬,封為關內侯。漢朝與匈奴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衝突就此結束。

漢匈戰爭地圖說:白登之圍

劉邦北上平叛以及回軍路線示意圖

白登之戰對漢帝國的震撼是空前的。擊敗霸王項羽,橫掃天下的漢朝中央軍隊居然在匈奴人面前吃了大虧,至高無上的皇帝差點命喪北疆。這一切都促使漢人重新審視這個在他們心中身處化外之地的蠻夷。

劉邦在白登山親眼見證了匈奴的軍力,尤其是強大的騎兵機動力量。漢初國力未復,國內形勢也尚未完全安定,尤其是騎兵缺乏,根本無力舉國與匈奴長期對抗。

韓王信等叛將退出關外後,屢次引導匈奴入侵邊境。白登之戰後第二年,匈奴再次入侵代地,劉邦的二哥代王劉喜棄國而逃。於是劉邦只好聽從劉敬的建議,派出公主(由於呂皇后的反對,以宗室女子代替)嫁給冒頓單于,以每年奉送絮繒酒米等財物為條件向匈奴求和,這就是所謂“和親”政策。

通過這一戰,冒頓單于確立了匈奴相對漢朝的優勢地位,然而匈奴人以遊牧為生,在鹽鐵等戰略物資上依賴與漢朝的貿易,於是漢匈雙方便回到了脆弱的和平狀態。此後冒頓雖然仍數次背約侵擾邊境,但終其一生再未大規模南下入侵。漢朝由此獲得了寶貴的時間,得以在屈辱的和平環境下解決內部問題,積蓄國力。東北亞的兩大巨頭在第一輪爭鬥後回到場地角落暫時休息,幾十年之後,它們將迎來更加激烈的對決。

本文中地圖繪製於發現中國 - 地圖分享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