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占鰲頭」的來歷

獨佔鰲頭,常常用來形容科舉時代稱中狀元,據說皇宮殿前石階上刻有巨鰲,只有狀元及第才可以踏上迎榜。後來比喻佔首位或第一名。語出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殿前曾獻昇平策,獨佔鰲頭第一名。”亦作“ 獨佔鼇頭 ”。

“独占鳌头”的来历

傳說居住於東海之濱天台山的羲和部落具有非常豐富的天文知識,她們最早識別北斗七星並把離斗柄最遠的一顆命名為魁。其後人伯益成為部落首領時曾在扶桑山鰲頭石夢遇魁星,受其點化而著《山海經圖》。後人遂尊魁星為文運功名祿位之神(赤發藍面,翹足,捧墨斗,執硃筆,立於鰲頭之上),並在天台山鰲頭石後修建魁仙閣(遺址尚存)。

明清時的“金殿傳臚”,一般於殿試後兩天舉行。這一天,皇帝在太和殿召見新科進士,進士們個個身著嶄新公服,頭戴三枝九葉冠,得意洋洋,分左右兩班站在文武百官後面,畢集於金鑾殿丹墀下。

鼓樂聲中,皇帝駕到升坐龍椅,群臣山呼萬歲畢,禮部官員捧出欽定的金榜展開,由傳臚官按榜依次唱名,即宣佈考取進士者的姓名、名次、籍貫。

每唱到一名,由多個侍衛接力高聲重複著從殿內傳向殿外,其中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均要連唱三遍,以示與眾不同。新科進士聽到傳唱,走到中間的御道上站定,向皇帝叩拜謝恩,成了天子門生。

傳唱完畢,傳臚官引導一甲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走到天子座前的階下迎接殿試榜。其中的狀元位置居中,且稍前於榜眼、探花,如三角形的頂角位置,正好站在第一塊御道石正中鐫刻的巨鰲頭部,獨個踏佔在鰲頭之上,這就是“獨佔鰲頭”的由來。

對此,清朝學人洪亮吉的《北江詩話》有載:“傳臚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趨至殿陛下,迎殿試榜。抵陛,則狀元稍前進,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鐫刻有升龍及巨鰲……以此稱獨佔鰲頭。”

祝天下考生學有所成!

子曰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