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品丨《以你为名的青春》:徒有其表的青春,不是青春

剧品丨《以你为名的青春》:徒有其表的青春,不是青春

剧品指数:下品 5分

“青春情怀”,一个时下极为流行的词汇,随之产生了许多青春类校园剧,这其中不乏佳品,但也充斥着‘粗制滥造’。有不少作品依旧打着‘青春校园’的名义,来演绎着‘偶像人设’,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无疑给‘青春校园’四字抹了一层黑。

《以你为名的青春》的一大创新和引以为豪的亮点便是采用了五月天歌曲做背景乐。引入音乐IP,是对青春题材进行的新尝试,但是效果却是不尽人意的。

青春题材与怀旧热曲的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情怀共鸣,勾起了一部分人的美好回忆。但,这是优势,更是劣势。由于对怀旧歌曲的过分依赖,使得该剧在剧情设置与人物发掘上极不走心,使人产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感。要知道,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核心是剧情与人物,而不是单单靠几首怀旧歌曲就能做到的。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无时无刻都会穿插着背景音乐,有时甚至一集穿插多次,这种方式固然是为了引起共鸣,但也从侧面证明了该剧过于依赖音乐的弊端。

该剧以一种“讲故事”的倒叙手法,将高中、大学以及成年后的时光经历全部串联起来,由于时间跨度的过大,使得每段时光的连接和剧情的连贯发生散乱和脱节的现象,给人一种凌乱和莫名的感觉。

剧中的人物形象难以摆脱传统校园偶像剧的窠臼,单薄而又不真实,没有很强的体验感,加之演员们生涩的表演,使得该剧彻底沦为了“为青春而演青春”的“伪青春剧”。

剧品丨《以你为名的青春》:徒有其表的青春,不是青春

现在不是那个打着”青春情怀杀”就可以得到好评的时期了,观众早已被一些精品青春剧深深抓住,更何况有《最好的我们》与《你好旧时光》珠玉在前,观众自然而然会拿来比较,一比较便优劣立现,这也是该剧豆瓣分仍在下滑的一大原因。

其实我想大家一直混淆了或者说故意忽略了一些概念,那就是青春校园剧和青春偶像剧的区别。

青春校园剧是真正的“情怀杀”,是通过真实的青春校园生活的再现,加上些理想中颇为美好的因素而引起观众回忆的剧。青春偶像剧则是“梦中杀”,是通过不真实或者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的校园生活来填补我们青春时期的缺陷与空白,对于观众而言,更多的不是切身的青春回忆,而是一种“青春童话”,演绎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经历过的青春。

但是,我们看青春偶像剧时,就会把自己想象成男主角杜亚修这样的形象或是女主角徐永心这样的人设。这本没有错,我们读书观剧大都如此,谁人不羡英雄美人呢?重点是在我们代入羡慕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体悟和有所借鉴,而非仅仅做了一个花痴的白日梦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