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人生難再見,亦如參與商

《黎明之前》:人生難再見,亦如參與商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王建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歷史天空,繁星無數,有的恆久閃耀,有的劃破蒼茫,還有的因為烏雲瀰漫,而掩蓋了原有的色彩。他們雖各有不同的軌跡,卻同樣輝煌,同樣不可磨滅,只因:他們都屬於這片星空。

星猶如此,人何以堪?

生當“談忠恕”(譚忠恕),死不“留心結”(劉新傑)。

《黎明之前》:人生難再見,亦如參與商

在這部劇中,有著一種超越陣營的天下為公的情懷。在這裡我們看不到壞人,看不到好人,看不到誰對,也看不到誰錯,我們看到的是信仰的追求,人性的光輝,兄弟的情義,道路的選擇。

黎明前不只有黑暗,更有晨曦,這種希冀的晨光,也許才是最為絢爛的。當信仰無比崇高時,就值得為它犧牲一切,這是水手和劉新傑的選擇。當舊的信仰坍塌時,至少還有一份真正的情義值得守護,這正是譚忠恕的選擇。兄弟二人最後雖然分道揚鑣,但卻是殊途同歸。

《黎明之前》:人生難再見,亦如參與商

正如水手所說:“這一切就像是一場賭局,籌碼是你的生命,而我,就是你的入場券……”。是啊,這不過是一場賭局,在局內,我們會拼個你死我活,非要見個勝敗不可。可當賭局結束後,在局外,我們的情義仍在。局內有著規則的約束,誰也不能夠逾越,超越規則的只有情義,因為規則有界限,而情義無界限。這個界限的把握,卻又全在“信念”二字上。

水手,埋於有風景之地,眠於無名字之墓,誰會記住他?也許只有國家民族吧,這是信念。

劉新傑,看似毫無心結的他,實則內心之結久久無法解開,在情義和信念之間,他選擇了信念。

譚忠恕,忠於自己的信仰,哪怕它是錯的,這是一份執著。恕於兄弟的選擇,即使天各一方,這是一份胸懷。

兄弟二人一個有信念,一個找信念。有信念的,會遵循著信念走下去,找信念的,也會追尋著信念走下去。

《黎明之前》:人生難再見,亦如參與商

這部劇格局之大,令人既驚且佩。沒有抹黑,沒有貶低,而是用一種更高的民族國家格調泯滅了陣營界限,這對兄弟,都是燦爛繁星,只不過軌跡不同。這對兄弟,都有情懷,只不過彼岸相望。天下大同,中國一家才是中國人應有的情懷。

扮豬吃老虎的劉新傑,笑星變煞神的譚忠恕,智勇雙全的段海平,時隱時現的顧曄佳,吃貨孫大浦,滑頭齊佩林。無論隸屬哪個陣營,我們看到的都是其身上可愛的人性,而不是凶神惡煞或者神聖無比的臉譜,可以說,每個人都有光輝的一面,每個人都具有真實性。

《黎明之前》:人生難再見,亦如參與商

再加上明知故問的推理,不著痕跡的愛情,超越陣營的情義,大路朝天的歸宿。《黎明之前》帶給我們的不唯有點點星光,更有燎原之火。

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這個人的胸懷,國家亦復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