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原創 2018-04-18 遠近 方誌金牛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文 • 遠近

圖 • 網絡

很多人的印象裡,覺得中國山水畫只是墨分五色,很少運用真正的色彩。也有不少一部分人覺得山水畫大都描繪華北華南江浙一帶的風光,少有四川巴蜀的山川。

但是早在唐朝時,就有一幅非常著名描繪巴蜀山川的國畫。並且,

這副描繪巴蜀河山的“青綠山水”代表作,比《千里江山圖》早了近400年。

這畫便是《明皇幸蜀圖》。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明皇幸蜀圖》

現存最有名的是現藏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明皇幸蜀圖》。

這是一幅記錄唐代天寶年間安祿山造反,明皇(玄宗)被迫西逃避亂的歷史名畫;更是反映唐代“青綠山水畫”面貌的重要傳世作品。可以說不論從歷史還是從藝術方面都具有極為深遠的價值和意義。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明皇幸蜀圖》局部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明皇幸蜀圖》局部

但今天我們卻要從“不靠譜”的角度來全新認識這幅傳世佳作。

第一“不靠譜”的作者說。

翻查《明皇幸蜀圖》的作者,比較主流的說法是唐代青綠山水畫派土豪級別的皇親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父子倆各佔一說,且疑雲重重。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李思訓說。依據有宋代詞人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第七十三條記載的“明皇幸蜀圖,李思訓畫,藏宗室汝南郡王仲忽家。餘嘗見其摹本……”之說;也有米芾所記“蘇澥浩然處見壽州人摹《明皇幸蜀圖》,人物甚小,雲是李思訓本,與宗室仲忽本不同”的聽說版本 ;還有明代張醜《清河書畫舫》“江陰葛維善藏趙千里(宋宗室畫家趙伯駒)《明皇幸蜀圖》,……都玄敬先輩載之《寓意編》,今轉太原王氏矣,……或雲此圖千里摹思訓之作……”

說。

雖然看起來說得挺有依據的,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從宋代到明代的說法已經逐漸模糊了,如“雲是李思訓本”和“或雲此圖千里摹思訓之作”,總結起來都是“聽說”。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李思訓

有疑者,將李思訓生平翻來一查,發現其生卒年為公元651-716年(也有可能是公元648-713年)。而“安史之亂”發生在公元755年,唐明皇逃亡到畫中蜀地則約在756年六月。

於是,此圖是李思訓其子李昭道的作品之說流行起來。其一時間對的上;其二他也身為李唐宗室,身份對的上;其三,與其父“大李將軍”對應,他有“小李將軍”之美稱,青綠山水畫的功力對的上。似乎這樣就基本可以板上釘釘的確定下來他就是這幅畫的真正作者。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李昭道

但著錄御府所藏李昭道作品中卻並沒有一件名為《明皇幸蜀圖》的作品,原畫作似乎也沒能留下與作者相關的蛛絲馬跡。

故又有說,因李思訓有《明皇御苑出遊圖》,眼前的畫作也有可能沒有表明“明皇幸蜀”主題,此畫即可能為其所作;可李昭道也有《摘瓜圖》,畫面與流傳的《明皇幸蜀圖》又極像。

至此,李思訓之說成疑,李昭道說也成了傳說。

第二“不靠譜”的原本說。

作者不詳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在於後人之所談論大多都未從原本上去尋找線索,說來說去都是在各種摹本上爭論,故而終不能得作者是誰的結論。

當然並非是歷代文人學士不想從原本上去研究,而是歷代記載中都沒有真正記載過這幅原圖究竟在哪裡或者哪個見過這幅原圖。

自己說見過真跡的,只有宋朝大奸臣蔡京的兒子蔡絛,他在《鐵圍山叢談》卷一中說:“時(宣和中)因又賜閣下以小李將軍(李昭道)《明皇幸蜀圖》一橫軸,吾立侍在班底,睹之……”但他所見也未必就是真跡。且該幅作品流傳至今,版本眾多。在宋朝時,就已有2種藏本、6種摹本,且藏本多處存疑,摹本又指向不明。

也正因為史上版本眾多,這幅畫的名字也比較多,粗略算來就有:《明皇幸蜀圖》《幸蜀圖》《明皇摘瓜圖》《摘瓜圖》《山行摘瓜圖》《關山行旅圖》等。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明皇幸蜀圖》

即使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明皇幸蜀圖》也被斷為宋人摹本,亦有元人摹本、明人摹本說。故原本究竟如何,成謎。

第三“不靠譜”的玄宗說。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畫面中唐明皇與實際的唐明皇之間的差距。

唐明皇西逃避亂那一年是756年,那是的他已經72歲。但《明皇幸蜀圖》中,頭戴幞頭,留著短髭鬚,穿著紅袍,騎著棗紅色“三花馬”的中年明皇,尚且精壯有佳,仍有當年金戈鐵馬的英氣所在。這一形象儼然與上海博物館藏宋朝一位不知名畫家所畫的《望賢迎駕圖》中757年的李隆基完全不同。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明皇幸蜀圖》唐明皇(玄宗)

有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當時畫作者對皇帝一種美化;同時也有可能是畫作留傳過程中後人修改所致,正如此畫從有“摘瓜”場景到無“摘瓜”場景的變化過程一樣。

由此可知,《明皇幸蜀圖》是一張作者未定、原本未見、摹本作者未定、摹本時間未定,內容主題存疑,看上去不太靠譜的一幅歷史名畫。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明皇幸蜀圖》局部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幅青綠山水,不僅表現了巴蜀山川的秀麗險峻,更對人物的內在有一定的交代與展示。它的線條簡潔大方,尤其能用線表現出岩石詳細的形體和結構,這改變了以往畫山石只能表現出山體的輪廓形象,在唐代山水畫以前是極少見的,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 《明皇幸蜀圖》局部

徵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史丨《明皇幸蜀圖》:一幅不太靠譜的巴蜀風光名畫

金牛區數字方誌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