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原創 2018-04-10 馮夏 方誌金牛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文 • 馮夏

圖 • 永陵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杜甫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代文化具有不可比擬的豐富性與多樣性,這種豐富性與多樣性表現為大唐文明對外來文化的兼收幷蓄。絢麗多彩的唐代音樂文化成為唐帝國繁華綺麗的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優美旋律。唐末五代前蜀時期的成都,音樂文化高度繁榮,“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村落閭巷之間,弦管歌聲,合宴社會,晝夜相接”;這些記載和描述即是對前蜀時期的成都音樂繁盛的生動寫照。今天,在敦煌壁畫、龍門石窟、廣元石刻等古代文化遺蹟中,還能看到不少當時的樂舞場面,它們都是研究唐代宮廷樂舞的寶貴資料,而成都永陵棺床石刻“二十四伎樂”是迄今所見唐五代音樂舞蹈資料中最全面系統和最直觀真實的一組宮廷樂隊。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成都永陵是中國唐末五代前蜀開國皇帝王建(公元847年—918年)的陵墓, 1942年發掘,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對外開放,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永陵,是我國首次科學考古發掘的大型地上皇陵。陵墓建築堪稱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典範。墓內石刻二十四伎樂精美絕倫,生動再現了唐末五代時期宮廷樂舞的演奏場景,這組完整的宮廷樂隊其中舞伎2人,樂伎22人,演奏的樂器20種23件,22位樂伎演奏的樂器分為三大類:絃樂:有琵琶、豎箜篌、箏3種;管樂:有觱篥、笛、篪、笙、簫、貝6種;打擊樂:有拍板、正鼓、和鼓、齊鼓、毛員鼓、答臘鼓、羯鼓、鞉牢雞婁鼓、銅鈸共10種。另有吹葉1種,表現出晚唐五代宮廷樂隊的盛大規模及壯闊場景,在音樂史上具有極高歷史地位。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今年正值永陵落成1100週年,考古發掘75週年,成都永陵博物館深挖“二十四伎樂”的音樂歷史文化資源,認真思考如何讓文物“活”起來,使永陵石刻“二十四伎樂”以更新、更活的形式展示給廣大觀眾。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部劇以成都永陵地宮出土的音樂舞蹈石刻藝術瑰寶“二十四伎樂”為藍本,國樂與現代舞跨界融合,緊密圍繞音樂與宇宙、自然、人的關係,追尋音樂及人生真諦,以樂載道,以樂化人:音聲之樂稍縱即逝,心靈之樂卻是永恆。古今樂韻完美結合,中外藝術形式交融相得益彰,將高度還原的唐代宮廷樂器與當代民族樂器融為一體,同臺生輝,交響共鳴,以獨奏、重奏、合奏、舞蹈、演唱等藝術形式錯落交織,呈現一種東方寫意、浪漫華麗而又個性化的舞臺氣質。力求製作出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具有中國藝術神韻的優秀國樂舞臺作品。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這部由成都永陵博物館出品,四川交響樂團【天姿國樂】攜手四川現代舞團、【天籟箏團】全新演繹的國樂觀念劇《伎樂·24》,是成都文博界第一次充分利用傳統音樂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的跨界演出劇目,以當今最前沿、符合國際傳播和溝通方式的舞臺表現形式,為觀眾開啟一場關於找尋中國音樂源頭和“二十四伎樂”音樂價值的旅途。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緣起瞬間之音,傳承永恆之美。涵古茹今,夢迴唐朝。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首演時間:2018年4月13日19︰30

首演地點:錦城藝術宮

徵稿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國樂觀念劇《伎樂•24》 ——永陵唐音絕響的復活

金牛區數字方誌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