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南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一:低保戶「救命錢」穩步上調

聚焦河南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之一:低保户“救命钱”稳步上调

7月9日,項城市丁集鎮綜合社會服務中心內,村民王書俊的家屬在為其申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城市低保對象

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

由不低於250元

提高到不低於262元農村低保對象

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

由不低於142元

提高到不低於154元

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

最近,平輿縣十字路鄉村民秦雪立到鄉農村信用社取低保金時,發現上半年他和妻子的錢多了144元。“到村委會一問,才知道每月的補助又多了12元。”7月6日,47歲的秦雪立回憶說。

6年前,正當壯年的秦雪立突然得病,全身肌肉萎縮,喪失勞動能力,看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兩年前,妻子又查出哮喘病,一直吃藥,不能幹重活。疾病讓這個家庭陷入貧困,連女兒的學費都湊不齊。

所幸,趕上縣裡推進低保與扶貧銜接,秦雪立兩口子“吃”了低保,每人每月能領154元;秦雪立申請了殘疾人兩項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每月領取120元;妻子申請慢性病救助,看病有補助;營養餐補貼讓女兒安心讀書。秦雪立堅定地說:“生活有困難,政府來幫忙,日子會越來越好。”

A

為啥要提標?困難群眾由政府“兜底脫貧”

脫貧攻堅逢決戰,“精準兜底”更關鍵。

我省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五保戶)和殘疾人等困難群眾數量較大,他們大多不能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脫貧,需要政府兜底保障。以低保救助為例,全省像秦雪立這樣的低保對象有350萬人,低保金是他們的“救命錢”。每年的低保標準高於扶貧標準,他們才能實現脫貧。

為此,省政府不斷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財政補助水平,讓困難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其中,今年“提高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水平”民生實事的目標任務為:從2018年1月1日起,將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分別由不低於250元、142元提高到不低於262元、154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繼續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B

效果怎麼樣?上半年補助資金已發放到位

3月初,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聯合下發通知,再次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財政補助水平及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

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6月30日,全省已全部完成上半年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資金髮放及提標後的資金補發工作。共發放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資金69.89億元,惠及近400萬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今年上半年全省殘疾人兩項補貼也已全部發放到位,7億多元補貼惠及近162萬殘疾人。

C

補助對象怎麼管理?“有進有出”動態管理

我省對城鄉低保對象和享受補貼的殘疾人,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

嚴守“個人申請、入戶核查、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鄉鎮審核、縣級民政審批”程序,精準認定低保對象,使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應保盡保。經複核認定,家庭情況好轉,收入水平高於低保標準的保障對象,及時退出低保名單。同時,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定期複核和隨機抽查制度,防止重、漏、錯現象發生。

有需求的城鄉困難群眾,可向戶籍所在地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社會救助服務窗口申請救助。其中,殘疾人的法定監護人,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所在村民(居民)委員會或其他代理人可代為辦理申請事宜。

D

如何保障按時發放?通報督導確保資金快速到賬

為把惠及困難群眾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殘聯等部門協同合作,細化目標任務,明確督查措施,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求實效。

省民政廳會同省財政廳將低保提標落實情況作為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開展情況的重要指標進行績效評價,並將評價結果作為資金分配的重要因素;會同省殘聯對殘疾人兩項補貼落實情況進行調研督查。

當前,還存在著市(縣)級財政資金髮放環節較多,資金髮放到群眾手裡進度緩慢等問題。對此,省民政廳廳長鮑常勇表示:“我們將不斷完善考核機制,明確各級各部門責任,繼續實行月通報、季督導制度,確保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及時足額髮放到位。”(記者 盧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