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窮不串親,富不串鄰」,如何理解這句話?

農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雖然大家的文化素養不是很高,但農民在長期的農耕和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哲理性思考。在他們的口中往往會蹦出來很多的俗語,看似直白樸素的話語卻有著話糙理不糙的道理。往往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道出了農村人的無奈和心酸,也包括他們在為人處世上的態度。那麼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看看這些農村最常見的俗語。

1.窮不串親,富不串鄰

農村俗語:“窮不串親,富不串鄰”,如何理解這句話?

都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如果不是逢年過節的話,那就最好不要走親戚。可能你生活條件富裕的話還沒什麼,但如果你的生活並不寬裕,這時候串親就會被認為是有事上門,自然親戚對你的態度就會出現微妙的變化。雖然你真的只是因為很長時間沒見面了,但看到親戚的態度,你自然也是一肚子的火,但沒辦法只能忍著。如果家庭生活富裕的話,那就一定不要隨意的串門,這樣的話就會被鄰居認為你是在顯擺自己。之所以親戚、鄰居會有這樣的態度,主要還是因為農村人的現實,尤其是“患均不患寡”的小農思想導致的。

2.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

農村俗語:“窮不串親,富不串鄰”,如何理解這句話?

農村人的觀念就是,女兒出嫁了那就是其他家的人。在婚後之後除了逢年過節給老丈人送禮才會過去之外,一般都會是女方回孃家過上幾天。但如果女婿因為沒有地種,跑去種老丈人的田地,那他們是萬萬不能的,因為這樣他們的面子也就沒有了。畢竟農村人活的就是面子,所以就算是窮死也不會情願。大家都知道蘿蔔是一種不管飽的食物,就算吃太多,也會隨之被消化掉,基本上很短時間就會餓了。同時蘿蔔作為一種寒性食物,脾胃虛的人吃了將會讓身體疾病加重。

3.親戚別共財,共財斷來往

農村俗語:“窮不串親,富不串鄰”,如何理解這句話?

正所謂親兄弟明算賬,合夥的生意最難做,尤其是和親戚朋友之間合作做生意。往往雙方會為了一點點的利益而產生糾紛,雖然一次兩次大家都會忍讓,但在這樣的條件下親情也會隨之消失。之後兩家人之間的矛盾將會愈來愈多,尤其是利益分配不公問題,鬧到最後雙方之間的親情沒有了,生意也失敗了。因此親情一定不要牽扯到金錢,不然談錢傷感情啊。

以上三種諺語在農村非常的常見,這些諺語雖然讀起來通俗易懂,但想要品嚐其中的含義,則需要一輩子來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