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報告需要預約麼?怎樣才能讓醫生幫我好好分析報告?

全文約20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看報告需要預約麼?怎樣才能讓醫生幫我好好分析報告?

門診經常聽家長朋友問:

看報告還需要預約麼?

為什麼看個報告都要等這麼久?

不就是看一眼的事情麼?

下面我們來角色模擬一下哦

場所:某醫院候診大廳。6分鐘一個預約號,所有預約的名字和時間點都明確顯示在叫號屏幕上。

▼▼場景 1▼▼

如果“我”是看上次報告單的就診者。

“我”:醫生,上次的報告出來了,幫我看一下吧。

當班醫生:如果您今天沒有預約,可以到導診臺臨時加號,會等到所有預約號都看完之後最後擠點時間給您看。

“我”:不就是看一下報告嗎?為什麼還要等那麼久?

………

當班醫生內心OS:我待病患如初戀,無奈系統不給我時間。

▼▼場景2▼▼

如果“我”是此次預約掛號的就診者。

有病患沒有預約想看上次的報告。

“我”:叫號屏幕顯示下一個就到我了,怎麼有人插隊?

看上次報告者:這是上次檢查的報告,今天就讓醫生幫我看一下下好不好?

“我”:我是今天預約的,現在叫號輪到我了。如果要找醫生,麻煩預約好不好?

………

當班醫生內心OS:讓人插隊我不敢,門診秩序需維護。

僅僅是看個化驗單,這麼簡單麼?

看門診時您心心念念希望醫生解決的問題,有的是需要藉助於相應的化驗檢查來綜合評估的。

在檢查報告沒有出來之前,初次就診得出的只是初步結論,而且這個結論有可能是——“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化驗來制定詳盡的方案”。

所以,最關鍵的一次就診

其實是在化驗單都出來之後,醫生根據上次就診的情況和化驗,綜合分析制定詳盡的干預方案。

一張張化驗單看過去,醫生判斷一下正不正常,是很容易,花不了多少時間。

您希望醫生只是告訴您檢查都正常,然後您“哦”了一聲就可以回家了麼?

是不是少了點什麼?

即使所有化驗都正常又怎樣呢?

關鍵是下一步該怎麼辦啊?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化驗,而是方案。

初診結論+化驗分析→→從而推導出下一步的方案。

所以,看化驗單其實就是定方案的過程。


越貼心的服務越需要時間,請給醫生以時間

您肯定是希望醫生給出的方案越詳盡越好。黃小邪也體恤您來一趟醫院不容易,路重複跑了,錢也花了,也想詳盡告訴您一套系統的方案。

但是,請給醫生以時間,方案越詳盡越需要時間。

而門診現實的情況是:叫號系統大約只給一個醫生5~10分鐘接診一個小朋友。(注意,上述時間往往是6分鐘)

在這有限的幾分鐘裡,兒保醫生要把孩子從頭到腳檢查一遍,聽心肺、摸肚子,開化驗單,回答您的疑問和迷惑。

外科醫生要詢問您的症狀、查體、看X光片,甚至還需要額外的時間完成門診小手術,比如小兒外科醫生的小陰唇粘連分離術。

口腔科醫生可能已經補好了一顆牙。

耳鼻喉科醫生要用儀器檢查耳鼻咽喉,做一些診療操作,比如鼻腔鏡檢查,清理鼻涕、清理耳道,噴藥等。

兒科醫生要給生病的孩子查體、開具藥物,交待注意事項,安撫您焦慮的心情。

………

所以,這幾分鐘遠遠不夠。

黃小邪內心OS:上天,請再給我五百年,我可以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堅持把所有門診患者看完。


為什麼叫號屏幕都沒有動?

家長朋友都是預約門診前來的,從早晨8點開始, 比如每6分鐘一個預約的時間點,從8:00,8:06,8:12……10:00,10:06……一直延續到最後一個號。

而人不是機器,每個孩子的情況又各不相同,不是每個孩子的問題都剛好6分鐘能夠徹底解決的。現實情況是,往往大於6分鐘。

而作為醫者,我們不可能說“您的6分鐘到了,下面是下一個預約號的時間。”

醫生必定是將您的問題處理得妥妥的,再呼叫下一個預約號。

這就是為什麼叫號屏幕久久不動的原因。

每個正在就診的朋友都有隱私值得被保護。所以,如果還沒有輪到您,請您耐心在候診區等待叫號,而不建議到診室告訴醫生“我預約的時間點到了”,或是默默地站在診桌邊“監督”醫生。

預約的時間點只是代表一個排隊的順序,並不代表實際就診的時間。

比如您預約9:00,但是如果到了9:00,醫生正在看8:48的號,那麼下一個醫生將會呼叫的是8:54的號,而不是9:00。

實際何時能就診的時間點,往往比您預約的點延遲,有時可能推後半小時,甚至更多。

比如每個預約號是6分鐘,但是每個孩子花費了8分鐘,那麼意味著,從第2個號開始延遲2分鐘,第3個號延遲4分鐘,……所以越到後面的號,被延遲叫號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您今天是初診,還需要完善相應的檢查,建議還是預約早一點的號,這樣比較來得及去做檢查。

如果您是複診制定方案,化驗結果都已經出齊了,您可以預約晚一點的號,雖然可能延遲叫號,但是醫生必定會看完最後一個號才離開門診。意味著,今天肯定能給您定出方案來,只是,需要您的理解、信任與配合。


是不是有人插隊?

哪敢讓人插隊哦,連朋友的孩子我們都讓他們預約了過來。

本來一個小朋友6分鐘都不夠用了,預約的家長已經一個接一個排隊候診了,中間連針都插不進去,還有可能空出6分鐘來插隊?

插隊不就是明擺著眾目睽睽之下拿著賣白菜的工資頂著賣白粉的風險麼?

沒有醫生敢這樣做。


為什麼要預約?

給出詳盡的干預方案需要時間,而預約就代表有6分鐘專屬於您的時間。

沒有預約,根本無法在6分鐘一個號的預約大軍中插入一個時間來給您分析報告。

哪怕醫生主觀上再有意願想幫您分析報告,體恤您跑一趟的辛苦,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

如果是血常規等即時性報告,醫生會當天給出結論。

但是如果是生長髮育評估以及疾病檢查原因的報告,往往當天出不了結果,需要改天再來取報告。這也說明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有的家長朋友想著報告出來的那天立馬去取,然後到門診碰碰運氣,看上次開單的醫生在不在,以期醫生能給個結論。結果,往往醫生雖然在,但是沒有時間給您分析報告。

因為,醫生的時間都是精密安排到每一分鐘的,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很難保證醫生能有時間結合報告

充分解決您的問題。

現在的醫院都是智能化,報告單做完出來之後都是靜靜地躺在電腦系統裡,等著您來打印,不會不翼而飛。

報告單OS“您來與不來,我就在那裡,不離不棄”

取報告容易,找醫生分析報告制定方案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預約醫生才能保證時間。

而取報告,等約到醫生那天,提前至檢驗部門當場打印即可。

正所謂,預約能夠給醫者以必要的尊重,而給自己以充足的時間,這是何等的機智。

看報告需要預約麼?怎樣才能讓醫生幫我好好分析報告?

有情懷的兒保醫生,只做有溫度的科普

如覺有用,歡迎轉發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兒寶幫主黃小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