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成都是一座極少下雪的城市,生活在這裡的人很少能感受到雪的飄逸、雪山的壯美。而雪山畫家李兵的畫,卻能將人們身臨其境般地帶入雪山之中,領略那冷峻壯美,直逼人心的雪山之美。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李兵,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理事,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四川師大外聘碩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學東盟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文聯副主席,四川省美協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山水畫會名譽會長,四川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四川省西部中國書畫院院長,當代中國水墨高原雪山畫體系的創立者和領軍者。

李兵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雪山畫家,他是用傳統技法和自創皴法相結合描繪雪山的第一人,他筆下的雪山雄渾磅礴、靜穆聖潔、冷逸俊美,不但符合傳統審美要求,也符合現代審美情趣。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走進李兵先生位於省文聯三樓的辦公室,牆壁上懸掛的雪山畫作品分外引人注目,他談起雪山畫創作更是滔滔不絕,足可看出他對繪畫的熱愛,對雪山的情意之濃烈。

雪山之情

他為何要畫雪山?

“為何要畫雪山呢?”這是包括釆訪者在內的很多人的共同疑問,也是李兵先生回答最多的一個問題。“很多畫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而我比較幸運,學會畫中國畫不久就找到了繪畫創作的主題,而且探索出了用筆墨表現雪山的技法,我彷彿天生就與雪山有著解不開的情緣,我對雪山的愛和崇敬也恰似孩子對母親般深厚。”李兵如是說。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我看到她的第一眼,便被她的美感動了。”這是雪山留給他的第一印象,讓他終身難忘。

三十五年前,作為四川省優秀大學畢業生的李兵被組織安排到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工作。前往道孚縣的路上都是崇山峻嶺和無數的雪山,翻過折多山、貢嘎山、亞拉神山一一映入他的眼簾。“從折多山開始,一路上的雪山讓人心動不已,特別是有一次看到亞拉神山在晚霞中的大美景象,讓我心潮澎湃,恨不得馬上把它畫下來。”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李兵所工作的道孚縣城雖然座落在鮮水河谷,但背後的白日山就是雪山,終年都有雪;他住家的對面山頂,只要稍微冷一點也會有雪;終日面對著雪山讓他有了更多時間發現雪山的靈魂與精髓,而進行繪畫創作。他說,雪山之所以能夠打動人,是因為她的內涵,她骨子裡透出來所給人的正能量,特別是默默無聞春風化雨般的奉獻精神和信念堅定冰清玉潔的崇高品節。

正如他最新創作的畫上題詩道:“凌空聳脊樑,化雪潤三江,鐵骨生豪氣,高風展瑞祥。”雪山的精神與品格躍然紙上。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在李兵看來,雪山是三江的源頭,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都源自雪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雪山孕育了三江文明。冬天的時候,雪山把雪集聚,積蓄能量;春天的時候,雪山把雪融化,滋潤滄海桑田。是雪山滋養了山川江河,滋養了萬物生靈……正因為她不斷的春風化雨,悄無聲息,把美好都留給了人間。而且她不向大自然索要什麼,這是她的奉獻精神。它的脊樑挺拔,代表著鐵骨錚錚的精神。它潔白無瑕,代表著冰清玉潔的品格。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所以雪山從骨子裡透出的既有壯美、雄美,又有靜美、秀美,總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享受。值得人們去仰視,去崇拜,去敬畏,去讚美。實際上從35年前愛上雪山的那一刻起,我便開始了對雪山繪畫的鑽研。”

水墨之意

填補中國水墨雪山畫法空白

正因為雪山如此之美,她成為了藝術創作的源泉之一,藝術家用不同的題材表現雪山之美,滋養人的心靈。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從古至今,有不少畫家嘗試表現雪山之美,也留下了不少優秀的作品。但在中國水墨畫領域,畫家們或用已有的皴法來創作,或用材料的機理來製作,卻一直沒有一種真正展現雪山面目的國畫技法。直到李兵先生在長達十餘年不停觀察雪山狀貌、不斷研究雪山畫法基礎上成功探索出了 “雪皴法”、 “擠白法”等獨特技法,才用李兵符號的“塊斧劈皴”填補了中國水墨雪山畫法之空白。李兵先生也因此成為了水墨高原雪山畫體系的創立者和領軍人物。

因為熱愛雪山,因為想要表達出更美的雪山,他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繪畫研究中。寫意是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皴法是中國畫最基本的表達方式。李兵先生在繼承前人皴法和畫雪技巧的基礎上,將傳統技法發揚光大,創出了屬於自己也屬於雪山的筆墨呈現方式,使自己的繪畫藝術語言自成一家、獨樹一幟,成了當代中國水墨畫領域開疆拓土、開宗立派的畫家。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李兵坦陳:其實他以前也嘗試過其他的方式表現雪山,比如揉紙法、噴霧法、撒鹽法、礬水法、貼紙法等等,但他覺得這些方式都缺乏繪畫性,有工藝製作成分,因而還是轉過頭來踏踏實實去研究皴法了。他認為,皴法才是中國繪畫的基本語言,解決了皴法,就解決了筆墨語言問題。

“現在你從我畫上可以清楚地看得出雲和雪,但實際上我並沒有畫雪,也沒有畫雲,那些都是紙的顏色。”不畫雪卻能讓人看見雪!雖然只是採用了留白的方式,能夠將雪山的層次感和壯美感表現出來的確神奇。他通過顏色的對比、深淺的對比、濃淡的對比、遠近距離的對比等若干對比關係就把雪山呈現在了紙上,雖沒有直接畫雪卻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了雪的存在,這是多麼高的寫意境界呀!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賞讀李兵先生的畫不難發現,他的用墨、用色超凡脫俗、恣情揮灑,形象生動,立體豐富地表現出了雪山和雲彩,創作出的作品不僅力量雄健、氣勢恢宏,而且清爽淳樸、境界高遠,給人以啟迪和力量。

繪畫之本

讓創作更具有社會價值

一個畫家很難同時兼具鮮明的繪畫風格,獨創的創作技法和獨立的思想精神,而這些在李兵先生的繪畫之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他的作品風貌可稱得上是“全世界獨一無二”。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從他筆下的雪山作品,能夠讓人讀到不同的情感,有兒子對母親的崇敬,有戀人的相親相愛,有對自己各種心境的表達。他曾說,一個畫家的創作觀直接會影響其作品的社會影響和藝術價值。

“藝術創作二元論”是李兵提出的藝術觀。在他看來,創作包括創與作,創是創意、創新、創造;作是作業、製作、作品。如果只有作那就只是工匠,沒有思想,一個作品要有思想就必須要創。“我在繪畫之中都是把兩者結合起來,所以我的作品都不會畫相同的一張畫,每一幅作品都是新的創作,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因此,他用不同的雪山詮釋著不同的主題,例如,許多小峰倚偎主峰,表達領袖的力量,團結的重要;雙峰並列,顯示兩個人相親相愛,並肩奮鬥,共同擔當。當年在鄧小平誕辰一百週年時,他創作了一幅名叫《春風化冰凌》的作品,畫中太陽衝破厚厚的雲層,照在雪山上,冰雪開始融化,它寓意著改革開放的光芒,衝破了陳舊的束縛,給大地送來春光,生產力獲得解放。這幅作品不僅入了展而且還獲得了優秀獎。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李兵先生在雪山畫裡詮釋最多的主題是崇高、神聖、正大、和諧,冰肌玉骨和浩然正氣。因而他的畫作充滿個性、充滿內涵、充滿思想性和民族性,既繼承了傳統精髓又富有自主創新精神。

從川西高原到雪域西藏再到阿爾卑斯山,山山水水間留下了不少李兵的足跡。他說:“我的目標是今後畫遍全世界的雪山,只要我還能走得動,我就要一個一個雪山去畫。”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文章由博Lan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並標明來源出處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雪山畫家李兵:揮毫抒胸意,無墨雪味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