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天府錦城”項目投入880億元,首批31個項目。

“《中國“互聯網+”指數排行榜(2018)》第五名”

“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7年中國書店之都”

“《全球金融中心指數》82位,西部第一”

“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自從乘上發展的這條動快列車,便一路高速出發,一攬各種獎項。但是成都卻沒有沉浸在美譽的世界裡,不斷探索研究和保持本真,成為成都真正迷人的樣子。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就連這次灰塵僕僕的皇城復建和商業區改造,都絲毫沒有減少成都的魅力,反而讓人看到了成都本來的樣子。

成都名城

“成都皇城”“千年皇城”“蜀王府”

成都皇城便是蜀王府,始建於1385年。皇城之大,佔地38公頃,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囊括瞭如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麗的一座。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整幢建築坐北朝南,和北京紫禁城類似。它沿南北中軸線東西對稱處處建有殿閣樓臺,是一座金碧輝煌龐大建築群。中軸線上的建築主要有承運門、承運殿、端禮殿、昭明殿等。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它雖是一座王府,卻又有皇宮般的巍峨氣派,顧被稱為“皇城”。多次戰爭的洗刷讓它變得滿目瘡痍,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它退出了歷史舞臺,只留下零零散散的遺蹟。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儘管“皇城”消失在硝煙彈片中,但是它卻從未消失在成都人的印象裡。它是成都繁榮昌盛的象徵,也是成都的文化根基。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成都市規劃管理局也說:“成都是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底蘊深厚、魅力獨具的歷史文化資源,而蜀王府作為成都歷史上非常重要的古代建築群,是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與城市文化的重要標識。”

復興夢 皇城

終於在52年後的今天,我們聽到了復興“成都皇城”的消息。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早在去年9月,成都就正式提出“中優”,然後到了2017年底,成都走向“東進、南拓、北改、中優”的全面改造。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而這“中優”指的便是囊括少城文旅區、皇城文化區和大城文商區的城市改造,最為引人注目的自然還是皇城的復建。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皇城將以博物館群、字庫巷和文化研習街區為皇城文化區的核心。雖然不會有曾經的建築和圍牆,但是這裡以整個“舊皇城地圖”畫圓,在四周打造高樓建築,環抱“天府源文化公園”,形成皇城的格局。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西華門、東華門、凌煙閣、現代之窗、創意SOHO和文創區域等大大小小40個區域,便成為了天府文化的文創博覽、文化傳承、文化雙創的載體。

雅·新城 大城

和皇城一塊拼湊成都的還有“大城文商區”。大城雖然沒有皇城這樣有歷史文化,但是它和皇城,以及少城卻在不斷地更新成都的格局。並且這一次在大城建造的“大城文商區”卻成了熱門事件。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因為”大城文商區“就是大家嘴裡的“太古裡擴建”。“成都這是準備用太古裡模式‘碾壓’全國了!”,這是成都網友當下熱議的建築群,也是上下矚目的大變動。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大城文商區以大慈寺、惜字宮、四聖祠為核心,將整個區域定位為雅·新文化主題商業地帶。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大慈寺、太古裡、芙蓉書院、惜字宮、四聖祠、明國洋樓、謝無量故居等24處建築均在“大城文商區”內。而這裡的建築不再是高樓,幾乎所有的建築均驟降至240米。新高度讓這區域集品質和視野於一身,不少人紛紛評價到“這可以和京東媲美吧”。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對於品質的追求,讓成都進入全新的審美潮流。這是“大城文商區”追求的風雅,也是現代成都人追求的時尚。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隨著城市的不斷髮展,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不斷隨之品味提升。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苟且與溫飽之間,還開始注重於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受教水平。因而一座城市以生養出富有的人民而自豪。

正如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表達到的:城市是眾多事物的一個整體,這裡有記憶,這裡有慾望,這裡也有交換。

文字/阿狗 圖片/成都向上UP、網絡 編輯/阿狗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不妥之處,請微信留言告知,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穿梭100年,我見到了成都曾經的輝煌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