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謊這件事,川普才是翹楚

撒謊這件事,特朗普才是翹楚

01

如果我問你“你是個誠實的人嗎?”

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那當然啊!”

那我接著問你“你每天平均說幾次謊呢?”

這個時候你可能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回憶過去,你可能覺得自己真正撒謊的只有幾次而已。

真的是這樣嗎?

心理學家對此專門做了研究,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費爾德曼做過一個試驗:請參與者攜帶一個微型攝像機,記錄一天的談話。

他的分析結果是:每10分鐘的談話,就會出現3個謊言。據估計我們平均每天每天就要說2.2個謊。這還僅僅是普通人,在政客身上遠不止這個數。

CNN曾報道“特朗普總統在執政的466天發表了3000多次虛假或者誤導性言論”

,這意味著,特朗普平均每天要說6.5件不真實的事情。而根據《華盛頓郵報》的統計,過去兩個月,特朗普“說謊”的次數不斷增加,平均每天發表9次虛假或誤導性言論。

現在清楚了吧,我們的生活充斥著謊言,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那為什麼人這麼愛撒謊呢?

撒謊這件事,特朗普才是翹楚

02

研究證明有以下幾個原因:

  • 為了避免懲罰

當你拿著慘不忍睹的成績單,即便面臨父母的“審判”時,你可能會說“成績還沒下來呢”又或者偷偷改一個分數以求逃過男女混合雙打;

當你參加聚會自認為清醒去被交警查的時候,“我沒喝酒”可能是你當晚說的最多的話,撒潑耍賴,平時再精明的人面對酒精測試儀就像面對一個天外來物,——我就是不會吹;

當你女友再三告誡你不許抽菸不許打遊戲,而你又一再忍不住的時候,你會用我在忙來敷衍,用我沒抽菸(或我沒打遊戲)再三強調,以期瞞天過海,避免一次爭吵......

這是我們處於自我保護的本能,用撒謊來逃避責任和不當行為所應承受的懲罰。

撒謊次數多了,並且大多數情況下還真的僥倖逃脫了,那你就會把撒謊當做一個萬靈藥,只要出事就撒謊,最終總有撒謊也摟不住的時候。

撒謊這件事,特朗普才是翹楚

  • 為了獲得利益

與說謊息息相關的有三種情緒:負罪感、恐懼感和興奮感。

而當說謊者只剩下興奮感的時候,內在不再有道德壓力,情況就會容易失控。

比如食品安全問題,商人們為了最大限度的獲得利益,生產、售賣損傷人體健康的產品,他們的眼裡只剩下“錢”,其他人的健康又算什麼。

這類人缺乏責任心,完全不在乎他人感受和想法。即便是認罪也是謊言,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不讓自己受到懲罰。

政客為了獲得選票,在參選時往往做出非常多得承諾,與支持自己的選民一起憧憬自己當選後的美好景象,但真的當選了,當時的承諾早就隨風而散了,我有自己的黨派,我有自己的立場,我有自己的利益,選民,算什麼?

  • 為了社會關係

這點也是爭議最多的一點,也是“善意的謊言”出現最多情況:

孤身在外,明明累的要命,但是每次打電話回家永遠是報喜不報憂,爸媽即便再難對你也說在家挺好的,你在外多注意身體。

這其實是一種自我犧牲,這種謊言裡我們看到了理解、尊重和寬容。彼此都知道,看破不說破,都希望對方好。

撒謊這件事,特朗普才是翹楚

還有一種謊言可以簡單來說就是“拍馬屁”。

主管好像不經意的跟你炫耀自己的限量版打火機,你要裝作羨慕的樣子,而不是直言說他品位差;某個人讓你討厭的要命,你有求於他時也要說些好聽的話。

有研究證明,性格外向的人跟內向的人比起來,他們的撒謊機會、需要和技能都要更上層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關係複雜的社會,為了讓自己更受歡迎,為了達成自己目的,有時不得不做出些妥協。

但這其中也需要注意一點,在迎合他人的過程中不要丟失自己,很多自卑的人都覺得自己只要順著別人的話說,摒除自己的想法,才能被團體接納,這時候往往會適得其反——自己覺得憋屈,別人也覺得你沒主見。

撒謊這件事,特朗普才是翹楚

當你在與其他人的相處中,真話變得越來越少時,也就是他人遠離你之時。

03

謊言在我看來其實是個中性詞,我們不能直接把它定義為是好還是壞,在某些情況下它是可惡的可恨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又是溫暖的善意的。

美劇《lie to me》中有一句說“重要的不是他是否撒謊,而是他為什麼撒謊”,我們要了解其背後的原因,這時你才能更容易看清楚真相。

當你沉浸在他對你的奉承中,還能留個角落提醒自己“他是為了我的錢”會不會更理智一點;

當你氣憤於他用加班做藉口跟朋友去喝酒時,可以穩住自己去問問“他有什麼壓力”是不是更有助於你們的關係;

……

人與人之間需要真誠,需要信任,但也需要謊言。甚至大多數情況下,謊言是我們人際交往的潤滑劑。

所以面對謊言,我們要做的是保留一份警醒,堅守自己的底線,在這之外,並不需要糾結太多。

畢竟,真相與快樂不可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