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不识泰山?古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的

现在,在生活中,如果看到对有身份的人没有及时认出来或者在接待的时候有所怠慢的情况,我们会评价道:哎,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不少人为此闹出了很多笑话甚至丢了自己的工作。

有眼不识泰山?古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的

在某网站上,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其中最搞笑的是一位网友听自己爷爷讲的故事:

有眼不识泰山?古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的

当然,我们遇到的情况可能没有上述情况这么暴力,但真的遇到这种事,自己如果没有处理好的话,少不了一丝丝的尴尬。

其实,每个人都有点傲气,以为对面这位朋友很普通的嘛,可能在言语上或者行为上有不礼貌的地方。严重的话,甚至是有点故意为难的意思咯。

事后,再来想想自己的做法,真想抽自己两嘴巴,都是什么观察力嘛?

牛屋贵客:来自古人的应对智慧

前面说的有眼不识泰山,在古时也有类似的例子,并且衍生出了牛屋贵客的成语。

牛屋贵客这个典故源自《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有眼不识泰山?古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的

褚季野由章安县令升为了太尉记室参军,当时诸公名气很大,但地位卑微,认识他的人不多。有一次,褚公坐了当时行商的贩船,半路在钱塘亭投宿。吴兴县令沈充也正好送客经过浙江。因来来往往的客人太多了,褚公便被亭吏赶到牛屋睡觉。

半夜,沈充无法入睡,起来散步 ,这个时候他看见牛棚下有人,便问亭吏:"牛棚下是什么人?"亭吏回答说:"昨天有个粗野的人前来投宿,我就让他睡牛屋了。"

沈充当时喝多了酒,就对着牛屋喊:"伧夫想不想吃饼子?你是什么人,我们聊聊可以吗?"褚公扬了扬手,说:"我是河南褚季野。"远近都知道褚公的大名,沈充大吃一惊,又不敢要褚公移动地方,就在牛屋款待褚公,并在褚公面前鞭打亭吏,对他赔礼道歉。

有眼不识泰山?古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的

但褚公与沈充喝酒吃菜,非常坦然,言谈就像没事人一样。饭后,县令一直送他到县界。

这则故事后来演变成为牛屋贵客这个词语,说明有能力的人即使到了一个不相称的环境中,依然会受到平等而真诚的对待。

真正的强大往往来自内心

除了有些人误把金子放进铁矿里,由此闹出一些笑话,那些真正有修养的人如何对待他人的轻视也是一门大学问。

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他的本能之一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能够突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那便更好了。所以说,从古至今,一些作为身份象征的物件必不可少,从古时候的象牙到今天的腰带和名表,人们从来都想要把自己与另一类群体划开。

有眼不识泰山?古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的

但是对于一些有修养的人来说,他们并不为外界的纷杂而扰乱内心。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就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认可是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与评价上。而真正的大佬呢?他们的小房子是建立在强大的自我认知上面。

当我们把对于自己的价值评判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面,这就有点危险了。这好比盖房子的地基是打在了别人的地基上,这样,他人掌握着主动权,你的房子就有随时坍塌的可能。

而如果借助自己内心的力量来打地基的话,小房子的地基就是打在自己家里,坚如磐石,动摇不得。

有眼不识泰山?古人碰到这种情况怎么解决的

上面所有的内容可以总结成两句话:如果你是那个认错大佬的人,下次一定要吸取教训,看人不要只看外表,还要观察气场与风度;如果你是那个被认错的大佬,这个时候,深呼吸一口气,表现你气场与风度的时候到了。

更多有料有意思的小故事尽在蜻蜓FM,打开蜻蜓FM,搜索《趣说世说新语》,一堆人生智慧等着你~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