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三個故事就知道,賈詡是如何被稱爲三國第一「毒士」!

一是:救人先救己(某己篇)

三國時,著名謀臣賈詡和朋友路過一條河,看到有人溺水,在叫救命。 朋友不會游泳,賈詡會,朋友就催賈詡去救人。 賈詡紋絲不動,也不說話,就這麼看著。

眼看那個人就要暈過去,暈過去之後必死無疑,賈詡才脫衣服下去救人,最後成功把人救上岸。 事後朋友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賈詡說:“這人不會游泳,而且還有力氣掙扎,如果我現在去救他,很可能被他亂掙扎拖住,到時候我和他都有可能淹死,而等他淹個半死沒有力氣了,我再去救,就沒有這樣的風險了。”

(易中天說: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活了76歲),還保全了家人。)

從這三個故事就知道,賈詡是如何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

二是:(虎口智逃篇)

要從賈詡當官時候說起。

從這三個故事就知道,賈詡是如何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

當時天下並不太平,盜賊土匪橫行,如果不是身懷絕世武功,獨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賈詡選擇跟著很多人一起走,這樣多少有點安全感。這一行人經過汧縣時,一群衣著怪異的人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很顯然在同賈詡同行人中,並沒有什麼像郭靖、張無忌那樣的猛人,可以輕易地把這些異族制服。這些人是叛亂的氐人,他們很快就將眼前這數十個漢人制服,抓了起來。當賈詡得知眼前這些是氐人的時候,才想起之前聽別人說過他們叛亂,沒想到現在落了他們手裡,而這些氐人竟然在一旁商量把這些漢人統統活埋了事,這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寒而慄。

難道自己的性命真的就要斷送在這幫野蠻人手裡嗎?賈詡的腦袋飛快地轉動著,想脫身的辦法。智慧的性質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深謀遠慮的智慧,這種智慧往往需要長時間的佈局和精心的計劃,而另一種是在短時間內就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是臨機應變的智慧。

賈詡腦子裡的那個燈泡突然點亮了,瞬間就編造好一套謊言來唬騙氐人,至於能不能成功,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他突然衝著氐人大喊:“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不要活埋我,我家裡人一定會花很多錢來贖我的!”段公是指當時的太尉段熲,因為段熲鎮守邊關多年,和周邊的少數民族都過過招,威震漢朝的西部邊境。少數民族是比較單純的,打不過的人他們就服氣。氐人就曾經多次吃過段熲的虧,對這個老頭他們是既怕又敬,聽說賈詡是他的外孫,可不敢怠慢。

賈詡怕段熲的名頭震不住這些野蠻人,還特意拿鉅額的贖金說事。反正這時不說白不說,氐人真的一根筋去找段熲索要贖金,怕是段熲也記不起還有賈詡這個外孫。不過還好,上了雙保險的賈詡,只靠段熲的名頭就矇混過關了。氐人果然不敢加害他,立即給他鬆綁,不僅要與其結盟,以後互不侵犯,還一再討好並送他上路,目送他離開這塊死亡之地。

三是:(揣摩心思篇)

他選擇了張繡,並且成功說服張繡連合劉表,屯兵宛城,成為曹操心頭之患。建安三年,曹操揮軍南征張繡,而曹操生平所吃敗仗印象最深刻的除了赤壁之戰,莫過於宛城之戰了,這也是曹操輸的最慘的一次,長子曹昂戰死,猛將典韋陣亡,給了曹操沉痛的一擊,然而曹操並不是輸給了張繡,其實是輸給了賈詡。而其中一次追擊事件也是相當經典,當時曹操率軍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後軍大敗,頗為狼狽,繡謂詡曰:“不用公言,果有此敗。”賈詡卻說:“今可整兵再往追之。”繡與表俱曰:“今已敗,奈何復追?”賈詡說:“今番追去,必獲大勝;如其不然,請斬吾首。” 張繡於是第二次追擊,居然大有斬獲,把曹操殺得潰不成軍。張繡就納悶了,連劉表也納悶了,此為一!

二為:勸張秀降曹操!袁紹派人招降張繡,賈詡當面拒絕。說道:一個連自家兄弟袁術都不能容的人,不可能成就大事。張繡大驚,吾與曹操有仇,安德相容!

賈詡分析道:從操三便;一,曹操佔大義 二操弱,得我必喜。三操志在天下,必解私怨。後來果如賈所言:;

從這三個故事就知道,賈詡是如何被稱為三國第一“毒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