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投的進化:下一步的熱點在哪裡

2017年,國內智能微投市場規模突破百萬臺。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會向150-200萬臺前進。作為投影板塊“市場規模”最大的細分領域,微投的產品和技術進化廣受關注。尤其是在2018年上半年“突破”不足的背景下,微投下一步怎麼走,急需“路線圖”設計。

高亮或者4K,期待也是瓶頸

2018年上半年,微投產品市場新品中,重點應用技術是RGBB光源產品和0.33英寸DMD光閥產品。前者的意義是在固有LED光效下,提升終端產品亮度等級(20%以內的亮度提升);後者的意義是提供廉價的1080p微投產品(2700元的1080P微投)。

以上兩個方面的技術進步,顯然並不符合2015-2017年,微投產品不斷拔高的“技術等級”趨勢,且更有“現有技術”小修小補的特點。這使得2018年上半年微投產品市場,缺乏“核心技術”能力突破的“代表作”,市場處於“穩態運行”之中。這亦與2017年底,行業預測的1500流明和4K微投的趨勢,形成了反差。

微投的进化:下一步的热点在哪里

回顧微投產品亮度創新的歷史,2015年實現了500流明產品普及,2016年1000流明產品問世,2017年1080p微投價格大幅下降,並補充了700流明產品線(500流明中端產品升級到700流明)。亮度線的提升是微投產品“可玩性、可用性”增加的基礎。投影顯示圈自古就有,“買投影就是買亮度”、“亮度就是價格”的規律。

從微投分辨率看,2015年還是720p獨霸天下;2016年1080P產品登上舞臺;2017年底雙十一市場,1080P產品市場佔比近半,這一年0.33英寸光閥的廉價1080P方案也進入主流市場,且TI還推出了0.47英寸的4K 微投光閥。

正是以上的微投行業發展的歷史規律,讓業內人士認為,2018年微投產業的技術標準會向1500流明、4K產品過渡。但是,上半年僅有奧圖碼一款I5產品達到這一“新高度”。市場更多的品牌對“更高亮度、更高分辨率”“心有餘悸”。

據筆者瞭解,目前微投產品的主要銷售價格區間在2000-4000元。而更高的亮度和 4K分辨率產品,顯然會突破目前這一價位空間。業內人士認為,高亮和4K分別意味著15%左右的成本增加,如果再考慮到銷量有限,這樣的產品等於“售價翻番”。恰是後者左右了微投廠商的創新熱情:他們擔心,目前推動高亮和4K產品,是否具有“經濟上”的可行性。

鏡頭升級,帶來不一樣的玩法

2018年在微投市場,延續了數年的亮度和分辨率升級戰,遇到了天花板效應。這一背景下,微投廠商不得不考慮其它的“競爭要素”。

比如,2018年AI微投產品正式落地。新款微投半數以上配備AI功能。AI微投從軟件看,需要新的APP支撐;從硬件看需要全向麥克風拾音陣列支持。且該技術與彩電、手機、家電等產品的AI創新,技術相同、應用相通,具有更好的“普及條件”。但是,對於投影廠商,智能應用總不是“顯示內涵”性的技術突破。其市場共性,使得AI微投,難以成為真正的差異化競爭點。

不過,微投廠商還有其它創新招數。這就是“投影光學”部件上的創新:一方面,光源光學結構的創新,能夠縮小產品體積,帶來更精緻的美學設計;另一方面,鏡頭端的創新則直接改變產品的“體驗”、甚至用途。

微投的进化:下一步的热点在哪里

2017年底,創維超短焦智能投影機D1問世。這也是在微投產品上首個使用超短焦反射鏡頭的產品。反射式超短焦的好處在於,可以緊貼牆壁投射出100英寸以上的巨大畫面。這一技術也是激光電視的標配和核心技術之一(投影電視化應用的前提是,超短焦反射式鏡頭和抗光幕,至於激光光源則非必須)。因此,創維D1也被稱為一款“LED投影電視”。

但是,反射式超短焦也有其劣勢。即實現自動對焦比較困難,且鏡頭成本更高。前者妨礙了產品應用的靈活性,後者則產生了更高的產品價格。

在創維D1問世之後,天貓魔屏S1智能投影也看中了“短焦”的好處。天貓S1採用0.8:1的短焦鏡頭。這使得該產品的100英寸投影畫面所需要的距離從2.7米下降到了1.8米。更短的大畫面投影距離,顯然更適合“小空間大畫面”應用,更符合微投產品特有的“宅”文化。且,0.8:1的鏡頭,在成本變化上不是特別明顯,也可以輕鬆實現自動對焦這樣的“人性化”設計。

進入2018年,微投產品在鏡頭上做學問的潮流還在繼續。據悉,酷樂視S4作為年度旗艦產品將在下半年與消費者見面。這款產品的一大可能特點是配備“變焦”鏡頭。傳統微投產品基本配備1.2:1焦段的定焦鏡頭——調節畫面大小靠“搬動投影機”。這使得,在有限空間、固定位置上,微投所投射的畫面尺寸其實是固定的。而採用變焦鏡頭後的產品則可以“原地”調焦段,改變畫面大小。

以上諸產品的設計可以看到,一個鏡頭參數的選擇完全可以改變“產品的體檢”和使用方式。包括焦段的選擇、自動對焦技術、可變焦技術等,這些“不同的鏡頭”在傳統投影機產品上早已經演繹出“各種差異化的產品”。微投行業採用這些新配置方案,具有高度成熟的技術支撐、產能支撐。

目前“鏡頭升級”的新玩法,還是微投市場少數產品的嘗試。但是未來會不會發展成一種潮流,和產品差異化的“標配”,則有待更多的市場實踐和時間來證明。

微投,在家用市場“一統江湖”的可能

對於微投產品採用超短焦反射式鏡頭、短焦鏡頭、變焦鏡頭,圈內人士的第一個反應是“微投又從傳統投影取經了”。這必然導致微投與傳統投影機產品的體驗差距日益縮小。

事實上,今天的微投早已經不是“2008年微投誕生時,主打手持和嵌入式的‘微投’。”很多業內人士已經認為微投就是一種“標準家用投影機”。

首先,市場銷量佔比較大的微投產品,重量基本高達2公斤左右——傳統的輕便型商務投影機大多數都沒有這麼高的重量。微投重量增加的原因主要在於:1.銅質金屬散熱片的採用、2.追求美學設計採用的金屬結構和機身、3.追求影音效果,增加的智能組件和更好的喇叭。“效果好重量不能太輕”——很多產品都有同樣的道理,比如汽車如果要“強悍”,淨重不會小;空調匹數大、製冷強,個頭重量也會大。這一點上投影,哪怕是微投也不能例外。

微投的进化:下一步的热点在哪里

第二,高端微投產品的亮度已經越上1000流明。這個亮度等級曾經是很多家庭影院投影機的“主流亮度”,考慮到微投更好的顯色性能,其1000流明的亮度視覺效果已經超過十年前主流的家庭影院投影機。而且,隨著1200流明-1500流明微投產品亮度突破,未來微投與一般家用機的亮度“差”會顯著縮小,甚至消失。(當然更高的亮度,也會帶來體積和重量向家庭影院投影靠攏。)

正因為有以上兩點變化:重量增加、亮度提升,與傳統家用投影的形態和體驗差距越來越小,微投與傳統家用投影的“市場合一”也不再是遙遠的事情。奧圖碼2018年的新品I5就是這種“產品線合體”的產物。

也正因為微投與一般的、傳統的家用投影,家庭影院機型的接近和重疊,在鏡頭上成為和家庭影院投影“一樣豐富”的產品,就不再是問題。早期,微投產品多采用定焦鏡頭、標準的中間焦距的原因是:這樣的鏡頭設計上,更容易做到“體積”、“成本”和“性能”的兼顧。其中,體積需求是最核心的“硬槓桿”。然而,這種老黃曆,今天用不到了。

一方面,大量的2000-3000元價位的商務投影機表明,變焦鏡頭並不是必然的高不可攀的價格成本因素;另一方面,微投已經到2公斤的重量,這種體積完全可以放開來設計“更豐富的鏡頭產品線”,而不是“必須1.2:1的定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創維、天貓、酷樂視的鏡頭“創新”。

同時,從應用看,傳統微投產品採用1.2:1的定焦鏡頭,是在亮度不足的背景下,形成的行業慣性——因為亮度不足,所以超大畫面投影,從顯示效果角度看是不可取的,這使得在60-80英寸的畫面尺寸內,1.2:1的定焦鏡頭“比較好用”。但是,現在的微投亮度不斷突破,特別是1000流明以上產品,完全可以投射120英寸,乃至更大的畫面。這就對鏡頭的“功能可調性”、“種類豐富性”提出了新需求。

某種意義上,恰是亮度提升成就了微投的鏡頭創新——高亮度的微投在體積和重量上不會太小,完全能容納更大的鏡頭產品;高亮度的微投也在應用上具有更高的性能冗餘和靈活性,這也會呼喚更豐富的鏡頭配置——亮度創新,轉化成鏡頭應用的創新,是微投產品發展的必然結果。

當然,筆者並不是說未來的微投一定“大個頭、家庭影院化”。微投產品的多樣性會一直存在:掌上產品、移動便攜超薄產品、大個頭家用化產品是“互相補充”的產品類型。而鏡頭創新則主要在家用化產品上展開。或者說,採用新標準鏡頭的微投,早已經是標準的家庭影院投影機,而微投二字只是一個歷史習慣的稱呼延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