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剛剛過去的上週末,我們突出了世界盃的重重包圍,一邊吃著本屬於屈原的粽子,一邊感懷著祝福著親愛的父親。

鄧超發了微博,感念已在天堂的父親:

爸,剛剛試著給你撥了一個電話,已經是空號了,好希望電話能通,哪怕是陌生人,我會聽很久很久,爸,節日快樂,愛你!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讓人淚目的一幕,我們感激有這樣一個日子,讓我們感恩父母,重拾美好。

但作為一名純正的,有著黃皮膚黑頭髮的炎黃子孫,從沒懷疑過我們是中國人。即使是在身邊的人不斷的有出國或海外親屬的情形下,我們也沒有動搖過衷心。有某些小國的消息,還是會恨的牙根癢癢,似乎就是小時候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如今仍舊無法原諒,仍舊不能提及。

所以看到大家對洋節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尤其是是現在弘揚國學,關注傳統文化,加強中文在學校學科中的比重,對英語的態度,那也是學霸愛死,學渣恨死,有些大學生為英語四六級操碎了心,熬幹了油,滿血開始,沒想到側漏到貧血。俗話說貓有九條命,大學生們那也是拼了好幾條命啊!以致大喊:我愛國,我不要學英語!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過洋節,那也是由來已久。改革開放後,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快速傳(ru)播(qin),西方節日更是興盛開來,而此時起到一定作用的包括西方來到中國的留學生,教師,各色淘金之人,泡妞找媳婦之人。而更為活躍的則是年輕一族。看下圖,王詩齡在過聖誕節。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而聖誕節只是諸多洋節日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情人節、愚人節、感恩節,剛剛過完的母親節、父親節。從頭條就可見端倪。無數的朋友在父親節這天,有意無意的發了很多感恩父親,懷念父親的文章。這叫入鄉隨俗不是很恰當,畢竟我們不是在國外,但明顯可以看出,我們已經不知不覺接受了這些節日。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節日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已經被俘虜了。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過不過洋節?

以前我們把自行車叫洋車,火柴叫洋火,還有洋布、洋麵、洋油……洋的原因,因為我們造不出來。落後就要捱打,受壓制。現在中國人站起來了,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不知道我們出口到國外的東西,他們叫什麼。是不是翻開商標,上面都印著made in China。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是的,中國造。

所以,我們開始抗拒,我們決定在文化上走出自己的特色,讓年輕一代不致被過度洋化。所以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我們也看到了政府乃至文人、老百姓的努力。包括端午、清明、中秋,國家原來沒有設置公共假期,現在我們不僅有固定假期,充分享受休閒,還能重溫古老的中國文化,做一代瞭解國家歷史,不忘初心,繼往開來的人。我們將不負重託。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過不過洋節?

過洋節受益最多的,不應該是洋人,而是商家。是商家看準了洋節帶來的商機,加大了宣傳力度,從中謀取利益。我們不應該責怪他們。掙錢本來就是商人的首要目的,而且這又不違法。在聖誕之際,商店會賣出大量的平安果、聖誕賀卡,商場會搞促銷活動,一度人滿為患,效果立竿見影。情人節,花店會成為主要受益者,象徵愛情的玫瑰在這一天被搶購一空。當然還有情人間互送的首飾、化妝品、玩具、服裝等。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過不過洋節?

我們為什麼不抗拒父親節、母親節?如果說其他有些節日帶有明顯的宗教氣息,是洋人宗教信仰的日子,我們過起來不倫不類,但父親節、母親節,我們只取其意義來看,卻是弘揚孝道,宣揚禮儀,崇尚孝文化的最佳載體。魯迅先生都有拿來主義,對待外來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洋為中用,是為上策。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一萬個讀者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我們無法左右別人。但我們可以做好我們自己。

有人說,過洋節,尤其是聖誕節,是信仰的缺失。我不敢苟同。如果不是宗教人士,我們從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宗。在我們自己的節日,我們腦子裡出現的,並不是耶穌基督,而是嫦娥后羿,投江的屈原,牛郎織女。過年從來都是最隆重而不可替代的,我們包餃子,貼對聯,迎灶王爺,老人會剪紙,孩子會放鞭炮,要壓歲錢。年味從未消失。在外的遠方的遊子,會千里迢迢,回到祖國母親的身邊,依偎在母親的懷抱,這裡是家,是根,是將來埋葬我們的地方,我們生於茲,也會長眠於茲。

父親節,鄧超打電話給天堂的父親 過洋節,我們是否信仰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