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家地煉獲批原油進口配額1.43億噸 未來民企勢必異軍突起

37家地煉獲批原油進口配額1.43億噸 未來民企勢必異軍突起

中宇資訊 深度觀察

商務部於近日下放2018年第二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安排累計在1191萬噸,第一批原油非國營配額數量在12123萬噸,加上2018年4月下旬新增江蘇新海石化和華聯石化、富宇化工以及海科化工累計獲批原油配額496萬噸,同時2018年6月份大連恆力獲批500萬噸原油進口配額,據中宇資訊統計全年累計下放數量在14319萬噸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基本與年初制定下放配額14242萬噸額度的目標一致,其中全年累計37家中國地方煉廠累計獲批10741萬噸,佔全年分配額度的75%,18家國有石油公司獲批3578萬噸佔比在25%。

據中宇資訊的瞭解看,在2018年第二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安排地方煉廠分配數量在700萬噸佔比在58%,其餘額度除下放給北方華錦化學工業集團83萬噸以及中國化工集團185萬噸外,其餘223萬噸全部分配給新晉國有石油公司成員。另外在第二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下放後,超過80%以上的中國地方煉廠全部拿到於進口原油使用配額相等的原油進口配額,完全實現原油進口雙權並軌,中國地方煉廠在原料供給方面將全面實現自主採購原油,相比較代理採購成本進一步下降。隨著政策紅利釋放越來越多地煉參與原油進口,目前多數地煉相繼成立國際貿易事業部專門從事原油進口以及港口接卸的工作,且部分地煉已經開始嘗試原油期貨操作,對沖規避風險,民營企業在中國參與國際原油貿易體系中成為一隻重要的力量。不過隨著地方煉廠原油供應結構持續改善,煉油能力進一步增強,汽柴油產量大幅增長,不過受限於國內汽柴油消費增速緩慢的制約,加上目前國際原油處於高位以及成品油發票管理升級的影響,部分煉廠發票緊張且化工變票被禁止,山東地煉煉油利潤處於虧損的局面,上週虧損幅度達250元/噸左右,同時大連恆力即將投產,對於地煉資源銷售的衝擊不可避免。

在37家獲批原油進口配額中國地方煉廠中,除大連恆力石化外,36家中國地煉企業根據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累計淘汰落後產能數量在8343萬噸,保留總產能數量在14990萬噸,而據最新消息看36家地煉企業獲批原油進口配額數量在10241萬噸,佔一次加工總能力的68.3%,基本符合目前中國地方煉廠一次加工能力開工負荷,可以看出,國家在下放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的同時主要參照中國地方煉廠原油加工能力以及在去年地方煉廠的實際完成額度,未來國家商務部對於原油管理的重點監察方向將更多轉向煉廠實際原油加工能力,作為下一年度的分配基準額度的重要考量。

儘管中國地方煉廠獲批原油進口數量越來越多,但是由於國際原油供應不斷髮生變化,地煉原油採購體系隨之改變,據機構消息稱2018年5月份山東地煉原油進口量在700萬噸上方,由於委內瑞拉以及伊朗受到美國經濟制裁出口大幅下降,地煉原油採購主要集中在俄羅斯ESPO以及巴西的盧拉原油、安哥拉原油,佔比在一半以上。,未來地方煉廠採購原油體系基本穩定,考慮到地方煉廠裝置結構仍以中質含量原油為主。中美貿易戰升級針對美國產品加徵關稅,中國原油進口數量來自美國將大幅下滑,未來中國地方煉廠將更多的轉向中東和西非等地。

37家地煉獲批原油進口配額1.43億噸 未來民企勢必異軍突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