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書法「人民日報」堪稱經典,媲美歷代書法大家!(組圖)

中共中央晉冀魯豫分局機關報《人民日報》是現在《人民日報》的前身,1946年5月15日在邯鄲市創刊。創刊號為對開四版,報頭集毛澤東手跡而成。 1946年6月下旬,薄一波從延安帶回毛澤東題寫的報頭,於7月1日正式使用。不久,《人民日報》社與新華社晉冀魯豫總分社合併,張磐石任社長,安崗任總編輯。同年11月,《人民日報》社遷往武安縣河西村。1948年6月,《人民日報》社遷往河北平山縣與《晉察冀日報》合併,成為中共中央華北局的機關報,毛澤東第二次為《人民日報》題寫了報頭。自此武安版《人民日報》終刊。1949年8月,《人民日報》遷往北平後改為中共中央機關報。現在使用的《人民日報》刊頭是毛主席三次題寫刊頭的綜合版,毛澤東在題寫“人民日報”這四個字時,字間距比較小,當年報社的同志們做了一點小處理,適當拉大了字距,顯得更舒展飛動。

毛主席書法“人民日報”堪稱經典,媲美歷代書法大家!(組圖)

現在沿用的人民日報報頭

毛澤東題寫的“人民日報”有好幾幅,每一幅都有不同的特點。見下圖。

毛主席書法“人民日報”堪稱經典,媲美歷代書法大家!(組圖)

不同版本的人民日報刊頭

毛主席作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大家都知道他不僅是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還是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不僅創造了“毛體”書法,還留下了很多充滿書法魅力的代表性作品,“人民日報”就是其中最為大家熟悉的代表性作品。僅從“人民日報”這四個字的書法處理上,我們來看毛主席與五千年來歷朝歷代的大書法家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以“人”為例。毛澤東的“人”字造勢,前無古人。一般而言,“人”字的撇,這樣處理是常態,關鍵是“人”字的捺,一般書家寫“人”字的捺,不外乎直捺、弧捺、平捺、短捺、反捺(見下圖),而毛澤東完全不用這些捺法,乾脆把“人”字的捺向右上方挑起來,與向左上方挑起來的撇,形成了“燕子雙飛”的形象,這按傳統書理,是不太合乎規則的,但毛澤東的“人”字卻很美。下圖展示了毛澤東的“人”字與以往所有書法家完全不同的個性特徵。通過比較,我們會發現毛主席的書法不僅不比歷代書法家差,甚至比他們更有氣勢和氣魄。

毛主席書法“人民日報”堪稱經典,媲美歷代書法大家!(組圖)

毛體“人字與歷代書法家的對比圖”

再以“報”字為例,多數書家對左邊的“幸”字處理得較為工整,見下圖。對這個“幸”的處理,開合度比較大的書家,以前有王羲之、文彥博、張即之,而毛澤東對“幸”的處理,膽子更大,開合度更大。特別是“幸”的最下方橫筆,誇張處理,如長槍大戟,讓字勢縱橫奇奔。另外,對“報”字右半部分最後兩筆的處理,宛若蘭花,前無古人。見下圖

毛主席書法“人民日報”堪稱經典,媲美歷代書法大家!(組圖)

毛體報字的處理非同尋常

還有,“人”、“民”、“報”三字,每個字的上部,皆做到“空中取勢”;而下半部分,又做到了“重心下移”。這樣,字勢既有氣勢,又穩當紮實。只憑這些字勢,書畫泰斗齊白石老人曾嘆曰,即使毛主席不當主席,單憑書法,也足以名垂書史。

謹以此便可窺見毛主席書法的不同凡響,如果你也喜歡毛主席的書法,請繼續關注本頭條號,在以後的文章中會繼續分享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