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在廣州的珠江上有一座島,五代十國時是建都廣州的南漢國皇室的後花園、狩獵場和皇家陵園,如今是廣州大學城。島上,南漢國的地面建築早已難覓蹤影,倒是留存下來了兩座帝陵——德陵和康陵,合稱南漢二陵。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小谷圍島

時光回到千年前,古番禺的珠江上有一座小島,叢林荊棘的阻礙使得島上的居民一直無法大規模繁衍生息。孤島,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一天,茫茫江面上突然旌旗飄動、鑼鼓喧天,大隊人馬乘著木船浩浩蕩蕩在島上登陸,而這些人來此的目的,是為當時的嶺南之王——劉隱開闢一處玩樂之所。

廣州自古就是天高皇帝遠之地,何來嶺南之王呢?我們還需回到那段凌亂不堪的歷史。

公元755年,中國大地上發生了一件可以說改變了整個歷史走向的事件,甚至是劃分整個中國古代歷史前後時期的事件。這一年,楊貴妃的乾兒子,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反叛,唐玄宗被迫出走。史稱安史之亂。

此後,大唐由盛唐急轉直下,過渡到中晚唐,伴隨而來的,是地方割據勢力的坐大,各節度使擁兵自重,中央集權收到嚴重威脅,為唐朝的滅亡和五代十國的開啟埋下了禍根。這個時候,寫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黃巢帶領農民軍起義,給奄奄一息的大唐來了重重的一擊。

接下來,中央政府逐漸崩潰,統一王朝覆滅,許多地方的節度使、刺史等擁兵自重之人便紛紛自立稱帝,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代,而南漢國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誕生的。

說到南漢,還要從劉謙(不會變魔術的劉謙)說起。劉謙(一作劉知謙),古番禺(廣州)人,一開始是廣州的一個將領,後來(公元883年)因為抗擊黃巢起義軍有功,被授封州(今廣西梧州東南)刺史。在擔任封州刺史期間,劉謙勵精圖治、招籠下屬,快速發展自身實力。據史書記載,這個時候的劉謙擁兵萬人,戰艦百餘艘,實力不可小覷。

劉謙死後,長子劉隱繼位。劉隱乃雄才大略之人,見天下局勢有變,便迅速拓展地盤,步步為營,一直把地盤擴展到今天的廣州。隨後,劉隱舉兵平定廣州地區的叛亂,影響力越來越大,成為唐朝末年實力較強的藩鎮。

公元907年,朱溫(又名朱全忠)取唐朝而代之,自立為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唐亡,五代十國中的五代開啟。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朱溫(朱全忠)

劉隱因擁戴朱溫有功,先後獲封南平王和海南王,此時是公元910年。

經過父子兩代人近三十年的經營,再加上嶺南易守難攻、遠離中原政治中心的優勢,劉家在嶺南地區儼然成為了獨立王國,堪稱嶺南之王,萎縮了的中央政權已無力牽制偏遠的嶺南地區。

獲封海南王的第二年(公元911年),劉隱卒,他的弟弟劉巖接任了劉隱的大部分官職。

這個時候的劉巖,早已意識到局勢的變化,這樣的局面遲早要被打破。於是他一面尊朱溫建立的梁為正統,一面搞自己的那套,籠絡周邊勢力、網絡人才、擴大地盤,他所做的一切,目標很明確,稱帝。

公元915年,劉巖上書,要求中央封他為南越王,但結果很明確,梁末帝拒絕。

這下好了,劉巖說,你不封我是吧,那我自己封自己。於是,自立為南越王,即接西漢同在廣州建都的南越王的脈。兩年後(公元917年),劉巖直接稱帝,改年號為乾亨,國號大越(看來劉巖還是對西漢的南越國念念不忘,極有可能是為了獲得嶺南各勢力的認同)。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第二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建都於興王府,古稱番禺,也就是現在的廣州,南漢的宮殿就是在南越王宮的舊址上建起來的。建國初,南漢的版圖就包括了今廣東、海南全部,廣西東部和貴州、雲南的部分地區,是五代十國中疆域面積較大的國家。

南漢的歷史先說到這,我將會在以後的文章裡慢慢道來。

說回那年大隊人馬在番禺珠江的一座小島上登陸的事兒。這件事就發生在南漢成立之前,也就是南漢的開國皇帝劉巖的哥哥劉隱手握大權的時候。

當時劉隱在廣州到處尋找一處理想的狩獵場,而當時登陸這座小島的王家衛隊的任務,就是為當時的王家開闢一處狩獵玩樂場所,而這座小島幾乎與世隔絕,風景秀麗,且四面都是江水,是絕佳的選擇。

這座小島,就是後來的小谷圍,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廣州大學城。

後來,這座小島成了南漢政權的後花園、狩獵場。劉巖稱帝后更是在廣州大建宮苑、園林,在小谷圍上修建了規模宏大的御花園和行宮——昌華南苑和昌華宮,當時有“三城之地,半為離宮苑囿”之說。

南漢建立的宮苑早已不見蹤影,當年的繁華奢靡或許只能留在史書中了。如今,留在廣州的與南漢政權有關的地面建築已經少之又少,小谷圍島更是在歷史的煙雲中將過往的記憶幾乎磨滅殆盡。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明末被盜的德陵

但明朝末年的一聲驚雷卻讓人們的思緒再次回到五代十國時代。驚雷炸開的是南漢政權的奠基者劉隱的墓,據史書記載,墓室裡堂宇豁然,珠簾半垂,左右擺列著金案、玉幾,有13尊金人,每尊有十五六斤重,總之,墓中的金銀珠寶數不勝數。但毫無意外地,很快,墓室裡的寶藏被盜取一空。

這麼高等級的墓一定不是普通人的,而當時人們根據史書的記載,認定這是南漢國皇帝的墓。因為當時的史書記載很明確,南漢國的有兩位皇帝的墓就在小谷圍島上。而如今的南亭、北亭就是當年為南漢國皇帝守靈的軍隊駐紮的兩個地方,後來就叫做南亭和北亭。當時的縣官看過墓室裡的碑文,可能因為縣官的水平有限,將這座墓的主人誤讀為南漢開國皇帝劉巖的墓,也就是史書記載的康陵。當地人把這裡稱作劉王冢。

此後,這座小島再次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時光繼續消磨著歷史的痕跡。

直到2003年,這座小島的命運再次迎來轉機。廣州政府決定在小谷圍島建設廣州大學城,在開工建設之前,考古部門對整座小島進行了地毯式的考古搜尋。在此期間,除了對明末年間被雷劈開的那座陵墓進行考古發掘外,還在離那座墓只有幾百米遠的地方發現了另一座同時期的大型古墓。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南漢二陵的位置分佈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康陵

經過考古發掘,人們認定,這才是南漢國的開國皇帝劉巖的康陵,而明末年間被雷炸開的那座是劉巖的哥哥劉隱的墓。劉巖稱帝后,追認他哥哥劉隱為“襄皇帝”,他的陵墓就是今天所見的德陵。但很遺憾的是,康陵早已經被盜取一空了,而最有價值的就是那通石哀冊,因為哀冊明確記載了這就是高祖劉巖的墓。至此,兩座帝陵的身份已經塵埃落定。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2004年,康陵的發現被評為當年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隨後,德陵和康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成“南漢二陵”,為廣州大學城唯一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經過熱火朝天的施工後,曾經是南漢國的後花園、狩獵場、皇家陵園的小谷圍島,已經成了廣東高校最為集中的廣州大學城。而南漢國的奠基者劉隱的陵墓——德陵,就在如今華南師範大學大學城校區的教學樓旁邊,被鐵皮頂的屋子圍了起來。簡陋的鐵皮棚很難讓人將它與帝陵聯繫起來,生前的風光與死後的落寞產生了巨大的對比。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德陵的位置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圖中灰綠色鐵皮房子就是德陵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現在,無論是在大草坡上的康陵還是被鎖住的德陵,都還不能自由參觀,康陵被看守的一戶人家守著和電子眼盯著。而要想看一眼德陵,則只能扒牆從外頭看一眼。緊鎖的大門鎖住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現代人對這段歷史的認知。

南漢故地,廣州大學城裡的帝陵

被三把鎖鎖住的德陵

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幾乎將整座小島的歷史痕跡抹平,不知幾十萬莘莘學子是否知道,他們生活的大學城,曾歷經的風雲變幻和朝代興衰?我們在學歷史的時候,總是覺得五代十國這段歷史是最亂的,也覺得離我們很遙遠。但當某一天你突然來到南漢國的一座帝陵前時,是否會有似曾相識之感呢?

我曾兩次尋訪南漢二陵,踏足這塊南漢國的故地,每次都有時空錯亂之感。我們似乎與南漢國離得很近,只要我們拐個彎,就能觸摸到當年的痕跡;但又似乎離得很遠,歷經千年風雨,雖同在一個島上,卻已被現代的氣息塗抹得密不透風。


‖參考文獻:

廣州覓勝.陳澤泓.廣州出版社.2007.

廣州簡史(修訂本).楊萬秀、鍾卓安.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

小谷圍.曾應楓、周翠玲、馮沛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他山,華南師範大學在讀本科生,一個不務正業的正經人,喜歡探古墓、逛博物館、尋古建築、集郵、看書、騎行、旅行,平時也寫點東西,自詡為文化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