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陣勢!榮成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大陣勢!榮成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大陣勢!榮成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石島漁家大鼓原名“大魚島漁家大鼓”,它是沿海漁民在長期的漁業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一種以慶典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據道光版《榮成縣誌》記載,清康熙30年前後,大魚島附近海藻、魚蝦特別豐富,乳山一帶的貧苦農民便帶領子孫遷至島上並定居下來。因島上風景秀美,水產資源豐富,取名岱嶼島即取水中仙島之意。

大陣勢!榮成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1925年,島上漁民捕獲一條罕見的大鯊魚,為祈求以後魚蝦豐收,隨將村名岱嶼島改為諧音大魚島。大魚島人歷來以捕魚為生。每當魚蝦滿倉,漁家子弟平安歸來時,人們就敲起鑼鼓以示慶賀,這種專為漁民祈求豐收和平安的鑼鼓,就被大家稱為“大魚島漁家大鼓”。長期的漁業歷史和相對穩定的文化環境,使大量原始的漁家大鼓鼓譜被完整地保留下來。後來因石島區域一帶的漁民基本都採用了大魚島大鼓作為慶典的方式,就逐漸改稱為“石島漁家大鼓”。

大陣勢!榮成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石島漁家大鼓最顯著特點是鼓大、陣勢大。其中最大的領鼓可達2米左右,其他群鼓也要1.2米,以排列方陣形式進行表演,最多可組成近三十臺套的方陣,約200餘人。一般以20臺大鼓為一個組群,多以中青年男子為表演對象。石島漁家大鼓鼓譜獨特,經過幾代人的不斷髮展形成了反映膠東燦爛漁家文化的鼓譜和韻律。

大陣勢!榮成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石島漁家大鼓的演奏樂器,主要有鼓、鈸、大鑼、小鑼、小釵。鼓是鼓樂的中心,它咚咚作響似奔騰的駿馬,其雄渾而富有氣勢的鼓聲是鼓樂中的主旋律;鈸聲音洪亮而強烈,穿透力很強,在強奏時極富磅礴氣勢,在鼓樂中主要起烘托氣氛的作用。大鑼粗獷、洪亮,像漁民在對著大海吶喊;小鑼音色柔和、清亮,主要圍繞著大鑼的重音,作各種裝飾性的演奏,在鼓樂中配合著鼓聲的起落而清脆鳴響,好似一隻鳥兒和著樂音啼叫。

大陣勢!榮成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提起石島漁家大鼓,我們還不得不說到魚皮鼓。過去,大魚島的漁民都是自己用河豚魚的皮做皮鼓來敲。魚皮鼓做好後要晾上兩三天,待魚皮上的水分蒸發,自然收縮,並露出鋒利的魚刺鼓才可以敲打。魚皮鼓和現在的牛皮鼓相比,聲音中少了沉悶,多了清脆與響亮。只是現在河豚魚已經很難找到,再加上牛皮鼓的產業化生產,人們已經不願意再費力自己做鼓,魚皮鼓漸漸成為了一種記憶。

大陣勢!榮成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為確保“石島漁家大鼓”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石島漁家大鼓已被列入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對石島漁家大鼓技藝保護制定出了短期和長遠規劃,確認了王遠利等人的相關傳承人的地位,同時每年選一批喜愛鑼鼓藝術的年輕人進行培訓。隨著石島漁家大鼓的傳承與發揚,在榮成的海岸線,必將鼓聲四起,威震八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