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不富有,但我想去美國讀書

一位媽媽,她的女兒當時正在美國讀本科。她寫道 :"學費,生活費,旅遊,購物這些零零總總的費用加在一起一年居然有小40萬,錢原來這麼不經花。

"貴,這個字被非常鄭重地、持久地、牢固地貼在了”美國留學“這個組詞上。在美國求學,拿全額獎學金的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同學仍舊是自費留學,因此在很多人眼中,去美國留學要麼你特別優秀,要麼就是很(富)有(二)錢(代)。

以小編留學接觸的大部分赴美留學的孩子來說,中產階級或者小康之家的孩子佔絕大比例,很多孩子家庭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

雖然我不富有,但我想去美國讀書

有學生這樣說:

我在學習上成績不突出,沒什麼可圈可點的活動競賽經歷,履歷乾淨得像張白紙,申請遞出去立馬就會淹沒在茫茫人海中。

我的父母是普通員工,家境跟有錢邊兒都沾不上。也許是當時年紀小還不懂得錢的不易,我在一片來自親戚的諸如“不體諒父母,不懂事任性,將來畢業沒工作看你怎麼收場”的吐槽聲中來美國讀本科了。

我以為,像我這種經濟條件出國的人,肯定是少數,我的未來同學們估計都會開著寶馬、踩著愛馬仕的鞋、揹著小香包上學。至於我,就裝作看不見唄,我也沒什麼追求,在美國有學上,能去食堂吃飯,住學生宿舍就可以了,錢能省則省。

意外地是,像我這樣條件的人,在美國遇見了很多雖家境不富裕,卻非常努力的人。

雖然我不富有,但我想去美國讀書

其實,資金上適當的壓力同時可以轉換為動力。比如因為沒有充足的資金做支持,所以要更加認真的對待自己在國外的每一步。學習上不知不覺就會更努力,掛科這種情況堅決不可以發生(重修費太貴),會盡力把GPA保持在不錯的水準。

平時生活中不會進行一些無謂的開銷,並逐漸學習著規劃自己的每一筆消費,做到開支有度。另外,也會積極地去找工作,來幫助自己解決經濟上的負擔。這樣的學生漸漸學會了在經濟和生活上實現真正的獨立,不再依賴父母和家庭,做到對自己負責。

“不富有美國留學”並不是一個偽命題,錢可以為你買到衣食無憂的留學生活,卻無法為你買到任何一個機會。

雖然我不富有,但我想去美國讀書

在學術上發展的機會、在工作中實踐的機會、在社會中活躍的機會,這些都是需要來到美國後的你去努力爭取。“不富有”的同學,當然可以去美國留學,甚至可以更加精彩,不過擇校中也有可以利用的一些小竅門。

在資金考量上,儘量避開大都市,選擇中部城市,租房生活消費會比較低,也就相當於國內二三線小城市的消費水平。

在學校選擇上,可以考慮公立大學或是非熱門項目,學費會相對比較低廉,非熱門項目獲得獎學金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在出國時間上,研究生階段因為學制短能減輕家庭壓力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若本科出國建議做好畢業直接就業的打算,如果有可能,可以考慮三年提前畢業。對於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就直接申請研究型碩士或是博士好了,爭取全額獎學金,全額獎學金在減免學費的同時還會包括相當可觀的生活費,所以真的完全不用擔心,分分鐘在美國升級為“有錢人”。

雖然我不富有,但我想去美國讀書

在美國留學的我們,很多都並不富裕,甚至還有些人屬於工薪階層,也許會為一頓昂貴的飯菜而自責不已,會為漲了100多美金的房租而紅了臉,會精打細算地買輛比較便宜的二手車,會為領到的第一筆工資而感動到落淚,我們每一天都在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因為仍舊年輕,所以我們擁有努力最好的資本。赴美留學,也從來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它是屬於每個有夢想的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