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楓的生物學特徵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五角楓的生物學特徵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1 五角楓的生物學特徵

五角楓是溫帶樹種,喜溫涼溼潤氣候,不喜光和乾熱,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而且在酸性、中性和鹼性土壤中都能生長。五角楓花呈淡黃綠色,花葉同開,花期多在5月,果期常在9月。葉掌狀5裂,基部心形或淺心形,裂片卵狀三角形,頂部尖狀,全緣,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樹皮縱裂,呈暗灰色或灰棕色,傘房花序頂生。五角楓適應性較強,生長速度適中,是林業和城市景觀常用造林樹種之一。

五角楓的生物學特徵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2 五角楓造林技術

2.1 苗圃繁育

一般在10月中下旬從品質優良的10年生樹體上採集成熟果實。播種前使用800倍新高脂膜液噴灑及低溫層積催芽處理,以更好的保溫防蟲,維持五角楓種子正常的萌發與吸脹功能,加強種子呼吸強度,並提高種子發芽率。育苗用地要肥沃、乾燥,並具有較好的排水能力。坑深在0.8m左右,寬0.5m左右。坑底鋪鵝卵石約20cm。將種子與沙子按照體積1:3的比例充分混勻,置於鵝卵石上,厚度約30cm,上層鋪溼沙約20cm。最上方用草簾蓋好。定時翻倒與補充水分,在計劃播種前7d行增溫與催芽處理。

2.2 造林與苗木選擇

五角楓造林可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春季造林宜在土壤解凍至萌芽前進行,苗木宜用1a生營養杯苗,並予以截幹處理。秋季造林宜在雨水充足時進行,苗木無需截幹。造林前需選合格苗。合格苗判斷標準為:根系發達、杯體完整、幹型通直、色澤正常、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萌芽力強、頂芽發育飽滿、充分木質化等。造林前,需提前打坑。坑穴深應大於營養杯體高度,穴寬不得低於營養杯體直徑。栽植後壓石保熵,或鋪塑料薄膜,以保障成活率。栽種後,澆定根水,並安排專人進行栽後管理。

2.3 造林後管理

造林後要強化管理。撫育應持續3a以上,每年撫育2次,以促進五角楓鬱閉成林。定期進行除草、鬆土等措施。根據幼樹成活情況,及時補植補造。無論是春季還是秋季造林,都需要做好防凍防寒措施。具體防凍防寒措施包括撒乾草灰、鋪設稻草、根莖培土、樹幹塗白等。如根莖培土需在樹幹處進行,培土30cm後踩實;樹幹塗白則將石灰水與石硫合劑混合後,將混合液塗於樹幹上。通過這種措施,以降低樹幹晝夜溫差,防止樹幹凍裂。此外,石灰水還有一定的消毒除蟲作用,可以預防病蟲害。有條件的地方,還要及時補水、補肥等,以保障土壤肥力。

3 五角楓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五角楓病害防治

五角楓病蟲害相對較少。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定期噴灑新高脂膜等就可以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猝倒病和褐斑病是五角楓常見病害。猝倒病、褐斑病多發生於6~8月。在幼苗出土後的7~10d內,可以噴灑敵克松(濃度為0.1%),或者採用五氯硝基苯混合劑(五氯硝基苯、多菌靈、敵克松的比例為3:1:1)。在苗期為了預防病蟲害發生,還可以噴灑波爾多液[4]。白粉病也是五角楓常見病蟲害之一。在發生白粉病後,可以使用無機銅素殺菌劑噴灑。初期發病,噴灑次數為1~2次。此外,也可以運用石硫合劑進行防治。在秋季白粉病發病後,還要及時清理病果、病葉等,以免病菌潛伏過冬,在次年造成更大的危害。漆葉斑病對五角楓的危害也較大。在發病初期,可以噴灑波爾多液1~2次,或者向樹冠噴65%代森鋅溶液(0.25%)。

3.2 五角楓蟲害防治

刺蛾、蓑蛾、天牛、蚜蟲等是五角楓常見蟲害。這些害蟲可以危害五角楓的嫩枝葉或樹幹。刺蛾、蓑蛾多采用1500倍液80%敵敵畏乳劑噴灑防治;天牛、蚜蟲等可以使用300倍液90%敵敵畏乳劑或5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噴灑防治。根據“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思路,還可以在害蟲幼蟲期進行藥物防治。比如在天牛幼蟲期,可以向蟲道注射藥物,或者使用塗有防治藥物的棉籤堵塞天牛的排糞孔等。近年來,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生物防治也受到了重視。但是生物防治的成本較高,目前推廣運用還有一定的限制。

總之,五角楓因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觀賞特性,在林業和城市景觀中具有廣泛的運用價值。不斷總結五角楓造林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能夠更好的發揮五角楓在林業和城市景觀建設中的優勢,為我國生態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五角楓的生物學特徵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