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三国历史,谁可称为天下第一的谋士?

纵观三国历史,谁可称为天下第一谋士?

数值

玩《三国志》之类的游戏,游戏里会把将领的各个数值都显示出来。

像是诸葛亮智力值100,庞统99,在游戏里面,哪怕数值差一。都是很大的差距。

如果100武力值的吕布和武力值91的黄忠单挑的话,很有可能黄忠被一个回合砍死。

纵观三国历史,谁可称为天下第一的谋士?

所以要把士兵交给武力值最高的人去带。

你在游戏中很容易就能分辨哪个将领更厉害。

例如说,陆逊可以参军了。智力95.

然后你再看水军大都督程普,智力79。肯定是要用16岁的陆逊,替换掉60岁的程普。

但是,游戏毕竟是游戏,正史之中,无论你的智力值有多高,16岁的陆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取代60岁老领导的。

所以说三国之中,曹魏庙堂,谁才是最厉害的谋士?

文官

文官系统,远远要比武将复杂。

玩游戏,或者看电视剧,总以为平定天下要靠天下无敌的武将。百万营中取上将首级。

随着年龄渐长,逐渐会发现,无论是在历史中,还是现代政治,文官往往比武将更重要。

文武之道,永远都是“以文治武”。哪怕在乱世之中,亦是如此。

小学生总是以为关羽,赵云是天下英雄。

大学生才会知道法正,荀彧,程昱,陆逊的重要性。

熟读了正史,才会明白蒯越,崔琰,顾雍,贾逵,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大人物。

那么,“文官系统”到底是个怎样运行的。

谋士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谁是天下第一的谋士”。

诸葛亮,庞统,司马懿,还是郭嘉,荀彧?

印象中的谋士,并不是一个职业。至少可以分成五个职业。《三国志》中,有“智力”和“政治”二项数值。

但是现实中文官的划分,还要复杂,大致有五个划分。

  • 内官
  • 外官
  • 参谋
  • 士族
  • 文士

外官来讲,比如说荀彧。

荀彧在曹魏的地位极高。三国志的游戏中,智力97。也就是仅次于传说中的诸葛,庞统,司马”。

荀彧是曹魏集团“二把手”。其地位,类似于萧何。

每次曹操大军出征,一定是荀彧留守大本营的。

在曹操出征的时间,所有国家政务,荀彧基本上可以获得100%全权。用官场术语来讲,叫做“监国”。

当年汉高祖刘邦远征项羽,在荥阳成皋(虎牢关)一线和项羽僵持不下。

而这个时候,萧何坐镇关中。从容调度。

萧何这时只要有一丝反心,刘邦早就死得不能再死了,直接读档重来了。

荀彧最后的官职是百官之首“尚书令”,总领一切政务。相当于“总理”。

如果你的理想是“当大官”。那么做到“荀彧”这个位置,就算到头了。

那么有没有比“荀彧”更重要的官职呢?

内阁

我们来看中国象棋。

在棋语中,相的寓意,就是宰相。

纵观三国历史,谁可称为天下第一的谋士?

相不出国门,属于防守型武器。士连九宫格都出不了。

但相的重要性,却不如“士”。

荀彧是曹操手下头号大臣,是尚书令,是总理。

可是曹操最信任的人是谁?

郭嘉,郭奉孝。

“汉初三杰”,有军功无敌的韩信,有百官之首的萧何,但排名第一的,却是张良。

张良就象是一个小尾巴一样,时刻跟在刘邦的身边。

张良就是象棋中的“士”

在真正的官场之中,分为“内庭”和“外庭”。

宰相做得再好,他始终是“外庭”。百官之首。

今年麦子多收了一点,税赋多了一点。这当然是好事,也很重要。

但是和内廷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来没有人说治理河道,调节税赋,征收粮草,发展商业。这些都是小事。

国家国力削弱5%,不会亡国。

内廷关心的是什么呢,其实就二条线:“王权”+“人事”。

内廷最关心的,首先是王权。

有没有人要谋反。太后和皇帝的冲突,诸嗣子争位,应该如何立长。

“最高权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最重要的部门,必是“校事府”。

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国桉。

掌握了这个核心部门,震慑百官,才是帝王的保障。

“内庭”的第二个作用,则是“人事”。

你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力量一无所知。

什么是真正的力量。你以为“庙堂”,你以为朝堂大会,开大会议堂,是很重要的事么。一点也不。

清朝最重要的机构,是“军机处”。

“军机处”的意思,是皇帝绕过“外庭”。直接插手宰相的事务。

因为忙不过来,所以才有个秘书板子。圈子不大,5~6个人。

而这个圈子,才是真正说了算的地方。

一句话,就可以任免六部尚书。

我掌握了人事任免权,你还有什么力量呢。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有一集,曹操想要考验许昌百官的忠诚度。

一纸命令,就把文武百官都关到牢里去。

无论你是太尉,京兆尹(首都市长),全没有半点用处。

哪怕宰相也说不上话。

然后曹操还是要讨论,哪些人该抓,哪些人该放。

而这些“核心心腹”的讨论层次,则限于郭嘉,曹丕,满宠等很小一个圈子。

这个圈子,才是真权力:“内廷”。

内廷的特色,有几点。

圈子很小。最多不超过10个人。一般7个人最好。纯粹以君王的私交做准则。

也就是说,你如果想读“进士”,然后升官,一级一级做上去进入内庭。恐怕终身无望。

内庭一般都是从太子府跟出来的老臣。

例如雍正一代,最著名的文武官:张廷玉,田文镜,年羹尧,全部都是四阿哥府上旧人。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则是唐绍仪。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曹丕来找司马懿,让他入府。

纵观三国历史,谁可称为天下第一的谋士?

这个“入府”,其实就是核心小圈子的意思。就是谋主。

你看他们饮酒,也就:陈群,吴质,刘据,司马懿四人。外加一个武将曹真。

如果曹丕顺利继位。

这个小圈子的地位,直接可以登堂拜相。大司马大将军。

而且比“宰相”荀彧更有实权。

你如果看《琅琊榜》,所谓的麒麟才子,做的也是谋主的事情。

意思就是整天算计来,算计去。到底是四皇子争宠,还是八皇子,还是十四阿哥。

至于土地田亩制度,科举儒学考试,农民税收。这些事在《琅琊榜》中,你几乎是看不到的。

都是外庭庶务官们做的杂事。

参谋

三国时期,天下处于大争之世,所以在传统的“内廷”“外庭”之外,还有第三类的文官,所谓“军事参谋”。

卧龙,凤雏,闻名于天下。

连环计,反间计,苦肉计,空城计三国演义中流传了上千年。

但是其实他们都属于“外围”的文官。

第三重的参谋,是带兵打仗的文官,献计献策的文官。“火烧连营”,“夜劫粮草”,“峡谷伏兵”。

像是曹魏的荀攸,程昱,袁绍手下的沮授,审配,蜀汉势力的庞统,徐庶,东吴的吕蒙,陆抗。

这些人,名义上是文官。但其实却是带兵打仗的“参谋长”。

《三国志》游戏所谓的智力值对比,也是指“参谋”交锋时才有输赢。

士族

第四重的文官,是所谓“士族”。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崔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曹操对他十分尊重,还要求曹植娶他女儿。

而且一出手直接就是就是部长级“六部尚书”官。

而如果你看看《三国志》游戏呢。智力值只有68。

为何这样一个游戏中“评分”并不高的人物,在正史,在演义中,在史学家眼中,却无比重要呢。

类似的还有顾雍,贾逵,蒯越等人。

请大家记住,中国一直有十九姓的说法。

关中:韦裴柳薛杨杜

侨族:王谢袁萧

江左:吴朱张顾陆

代外:元长孙宇文窦源

甚至有人说,唐代之前,这19姓囊括了中国90%的历史。

所有政治事件,90%都是由这十九家人登台而来。

这些“世家大族”才是隐藏在水底下的力量源泉。

无论你皇帝如何风光,可是你的军队,你的文官,80%的“干部”都是由这十九姓子弟担当。

你说如何可以忽略士族的力量。

比如司马氏,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汉朝时成为河内郡,司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正史中)族人和仆奴无数。

因为司马懿是大地主,曹操才再三征召。而司马懿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病,起居不便,推脱“腿伤”不去。

当最后“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家以臣克君。

司马家的核心武力是什么。是三千“食粟”门客。无铠甲轻装轻步兵。没想到吧。

因此晋代以后,帝王家严禁贵族蓄养门客。

士族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只不过是一个名字。

但历史的实质,远远比这更复杂。

文士

曹操讨袁的时候,陈琳写了一篇《讨曹檄文》骂曹操,文章十分精彩。骂得曹操头风病都好了。

这样的文章,只有陈琳能写。

袁绍手下虽然谋士众多,但是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荀谌,郭图、许攸、辛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做。

对于骂街这种事,自然不然擅长,也不感兴趣。

我们知道,“内廷”中的,都是神仙。

外庭,都是高官

参谋,带兵大帅。

士族,清流世外。

最后“檄文”就流落到一些文学词藻,小字辈的手中干活。

杨修杨主簿,如果出现在官渡之战中,肯定也很适合干这样的事。

相对来说,文官们都是“干活”的。而卖弄文字,则被视为“杂耍”的。

例如郭沫沫在D内地位从来都不高,大伙都看不起他一个执笔文人。

虽然人家自称精通诗词歌赋,文章达练。

而且肯舍得拉下脸皮拍马屁。

最厉害的谋士

“谁是最厉害的文官”,这种问题,应该就是没有答案的。你说一个人能力值强,那是没有意义的。

内廷最重要的是和天子的亲密度

外庭主要看政绩和资历。爬升缓慢。

只有参谋才能看出谋士的能力值。

士族靠的是家族血统。

文士,弄臣,玩杂耍的。

文官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多种纬度。

因此比较谁优谁劣,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还不如比较电视剧里女演员的颜值,更容易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