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歐洲國家,多次的向中國提出要出兵幫助收復臺灣。不過,全都被拒絕了。這是為什麼呢?這個提出要幫助中國的國家就是荷蘭,而清皇帝康熙也知道其心中的小九九,自然不會讓其得逞。天下沒有白幫的忙,而一個強國多次的提出要幫助的信號,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
自從荷蘭宣佈獨立了之後,就開始霸權,不斷的向外擴張。明朝末期,也就是1924年,荷蘭侵略者就開始對中國的臺灣虎視眈眈了。
其實在覬覦臺灣之前,荷蘭還盯上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還想要佔領廣東福建等地,將這些地方佔為己有,設置自己的貿易點。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明朝還與荷蘭展開了兩次大的戰爭。一次發生於天啟年間,就是關於爭奪澎湖之戰。另一次就是金門料羅灣海戰,發生於崇禎年間。
荷蘭派出了7艘戰艦,佔領了澎湖島。明朝軍隊不甘示弱,也派出更多海軍,包括200艘軍艦,1000多士兵對其迎戰。怎麼可能會讓一個外來的侵略者給嚇唬了呢。結局就是,荷蘭侵略者被打的屁滾尿流,乖乖的讓出澎湖列島,大敗而歸。
此次大敗之後,荷蘭不但沒有放棄,侵略的心思更重了。他們把目光轉而放到了怎麼佔領臺灣上面。這次荷蘭侵略成功,並且還侵佔了臺灣長達38年的時間。在這個期間,西班牙也曾想要侵佔臺灣,不過被荷蘭給擊退了。荷蘭佔領臺灣這麼多年,幹了不少的壞事。不僅土地佔為己有,還強制老百姓們交稅款。搶米搶糧,搶糖,從中國低價收購生絲瓷器等,運往他處,賺取高額的暴利。
不過,即便荷蘭佔領了臺灣也對其進行貿易沒有任何的幫助。因為,明朝在福建沿海城市設立了專門的禁止海上貿易的命令,所以對於荷蘭建立於臺灣的貿易點就猶如擺設。荷蘭為了打破這個僵局,於是就出兵想要侵佔福建等沿海城市。崇禎六年,明朝軍隊與荷蘭軍發生了多次的交戰,被稱為料羅灣海戰,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就是金門料羅灣海戰。這一次,荷蘭大敗,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立下大功,並且還佔據了東南沿海一帶。直到1662年,鄭成功率領軍隊擊敗荷蘭,將其趕出了臺灣。
清朝時期,清軍決定收復沿海等地,與荷蘭聯合,擊退了鄭氏所佔據的沿海一帶,其不得退踞臺灣。荷蘭人見清軍攻下沿海後遲遲不對臺灣下手,就催開了。不過遭到了清軍將領的拒絕。
荷蘭見清軍沒動靜,就單獨向臺灣開戰。開戰後又催清軍趕緊攻打臺灣。這一次,又遭受了婉拒。1664年,清軍在荷蘭的不斷勸說下,終於同意派施琅進軍臺灣。不過在途中,施琅以遭遇颱風無法前行為由,中途返回。清朝與荷蘭聯盟出現裂痕。
而康熙帝打算放棄武力,通過招撫的方式收復臺灣。此時荷蘭的小算盤徹底的泡湯了。
閱讀更多 大運說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