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多數的老人甚至是部分85後,都對剃頭匠這一行業並不陌生。那個年代理發不像今天,沒有各種勸你燙染吹的託尼老師。就只是將頭髮剪短,做一些簡單的面部清潔而已。在老天津衛的記憶裡,一定少不了的是相聲《叫賣圖》裡面剃頭師傅手裡的那兩根叫做“喚頭”的鐵條,那種“嚓嚓”的聲音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剃頭這個行業到了清朝才開始出現,當年清軍入關取代明朝,頒佈“剃髮令”,強迫漢人留辮子,所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不剃頭成了一項死罪,“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慘劇就是因為剃頭問題引發的。為了讓漢人剃頭扎小辮,許多官辦的剃頭興起,後來逐漸催生了剃頭匠這一行業。

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可以想見當年的剃頭師傅受得是多大的壓力。據說一開始官辦的剃頭匠剃頭都是分文不取,有的剃頭師傅更是要跪著給老百姓剃頭,可謂是遭盡白眼。

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在剃頭逐漸被人接受後,這個行業慢慢地成了一門養家餬口的收益。當年天津的剃頭匠,據說大多是來自寶坻縣,寶坻縣水災氾濫,老百姓生活極其艱苦,很多農民就出來跟人學剃頭養家,慢慢地剃頭手藝成了熱門手藝。

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走街串巷的剃頭匠,會挑一個挑子。“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俗語,來自於剃頭挑子所挑的東西,挑子一頭放剃刀、梳子、篦子、推子等工具,另一頭放臉盆、火罐、小爐子等,給客人燒水洗頭用,所以是“一頭熱”。除了工具,挑子的側面還會插一面三角旗,最早象徵著“奉旨剃頭”。

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跟今天的理髮店一樣,剃頭師傅除了剃頭外,還需要掌握一些其他技能。梳頭編髮、刮臉掏耳、放髓按摩等等都是需要掌握的,全套服務下來,客人容光煥發,面目一新,相當於現在的一條龍服務,尤其是給嬰兒剃胎毛等技術活兒,更是能彰顯出一個師傅的手藝,當然收費也高。

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當年的剃頭行業,行規眾多,三觀極正。

喚頭有“三不鳴”:敬畏鬼神,過廟不鳴;勿驚龍王,過橋不鳴;不擾同行,過剃頭棚不鳴。剃頭前不喝酒,不吃蒜,尊重顧客。

到了民國,剃頭師傅們陸續開起了理髮館,服務更加優質,時不時去理髮館來個剃頭、打眼、採耳、按摩一條龍服務,逐漸成了一種享受。再到後來,上街的剃頭師傅越來越少,偶爾來一個也只是一些老年顧客照顧生意,年輕人已經都去理髮館各種享受了。

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如今的理髮店,服務項目更加多,但也能隱約看出還是延續了老輩兒剃頭匠的傳統,看來三百六十行都講究一個傳承延續。不管怎麼革新,行業的精髓將會永存。

年輕人不知道的“喚頭”,可是老一輩天津衛們的集體回憶!

恭喜你成功看到最後啦!

百澤全域旅遊,專業天津地接

優惠的景區門票、演出門票

關注我們,隨機抽取粉絲送福利

咱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