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人沒有歐巴馬那麼多的時間去陪孩子?

有篇文章的標題是這樣的:別總說“爸爸很忙”,奧巴馬可從沒缺席過女兒家長會。

我相信,有一些家長,的確是缺乏孩子的教育意識。奧巴馬提到過他不可能做一輩子的總統,但卻要做一輩子的爸爸。如果能夠有時間而不參加家長會或者是缺席孩子的教育,是不應該提倡的。

我也相信,有一些家長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們不是不想參加,而是不能。家長缺席家長會的原因可能有諸多的不同,就像一首歌名《我們不一樣》,但是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因為很多的人和奧巴馬不一樣,他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和時間,而我們控制不了我們自己的生活和時間。

奧巴馬自己能夠決定,什麼時間可以工作,什麼時間可以陪孩子,因為他說了算。不論他再忙,有些事是他自己可以決定的,他可以調整時間,因為他的能力能夠決定自己的時間、工作和生活。而獲得選民的好感或許也是一個因素。

而我們大部分人,受制於工作,受制於單位,受制於老闆,未必能有選擇的自由。就如新聞上報道的一個外國的男子,因為擔心被解僱無法供養孩子,當孩子生病,甚至妻子去世的時候都不敢請假。

雖然這個新聞最終的結果是好的,因為其他的同手捐獻假期,讓他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但是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為既然是一份工作,不只有報酬,還有一份責任,就得服從安排,很多事就由不得你。遲到一分鐘就得點名,請假需要扣錢,甚至可能失去工作,失去工作可能就沒有錢去養孩子。雖然你很希望能開家長會,但是有工作在身,請不下假來,除了內疚別無它法。

一個人真正的自由,不是可以任性而為,而是可以自已控制工作和不工作的時間,可以衣食無憂,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和幸運。一個人的努力,很多的時候未必能夠和回報成正比,一個人的能力,得有一個合適的機會或者是平臺才能發揮出來。

而芸芸眾生中,大多數的人都是在討生活,大多數人都是身不由己。

我們都希望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但是在控制生活之前,我們首先受制於人,受制於工作,受制於生活。只有在忍耐中不斷的成長,才可能反過來掌控生活。而這一蛻變,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不會所有人都成為老闆,不會每一個人都可以任心而為。

所以,不要隨意的評價一個人,因為我們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當所有的推理基於一個假設的前提,這個結論就會有失公允。而一句無心的句話,不僅於是無補,可能是雪上加霜。

而對於孩子來講,理解父母的不易,而不是選擇抱怨,可能更有利成長。

為什麼很多人沒有奧巴馬那麼多的時間去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