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書讓你看了書名就覺得是爛書?

黃書包


這樣的書真不少,尤其在機場的書店裡幾乎百分之九十都是。所謂標題黨,往往弄巧成拙。

首先讓人厭惡的是自戀狂的書名,比如說《馮唐詩三百首》,以為是取巧把唐詩三百首和自己名字連接上了,實際上班門弄斧自取其辱而已,當然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也屬於此類。其次是故作深沉的,著名的如《文化苦旅》、不著名的《他站在時光深處》,兩者結構相似,嚇唬讀者。

然後是矯情的,著名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不著名的《我和世界只差一個你》,好像世界是他家的毛巾,隨便拿來擦眼淚。煽動性的,如《中國人也可以說不》等。故作風雅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不負如來不負卿》,雖然都是古詩名句,抽離上下文拈出來就成了口頭禪,輕易得很。速食文化的,如《半小時讀完世界史》、《超譯尼采》,這怎麼可能,稍用常識就知道是騙子所為。雞湯類,《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雖然無害,但極不環保浪費樹木資源。

有的名著,書名因為太精彩,常常被人抄襲,結果也連累了本尊看起來也俗了。比如村上春樹的《遇見100%女孩》、雷蒙卡佛《當我談論愛情,我在談論什麼》,其實本尊很不俗。

真正名副其實的好書名,比如說張北海《俠隱》,最近被姜文改編電影,竟然改名叫《邪不壓正》,一下子意境全無,可見姜文真的不懂張北海的含蓄與深遠。


廖偉棠


想起一套爛書。


2013年5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推出“民國大師經典書系”,共九冊。試看書名:


《一指流沙,我們都握不住的那段年華》

《煙雨紛繁,負你一世紅顏》

《時光阡陌,你一直未曾走遠》

《此去經年,誰許我一紙繁華》

《陌上誰人依舊,固守流年》

《煙花易冷,那些我們不曾懂得的愛情》

《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

《笙歌唱盡,闌珊處孤獨向晚》

《傾城春色,終只是繁華過往》

……


去年在成都山海學社講胡適,我把這套書拎出來,與學生做遊戲,報書名,猜作者,範圍即“民國大師”。九道題,最厲害的學生,大概答對了兩道。現將答案公佈如下:


沈從文、張恨水、周作人、胡適、梁實秋、徐志摩、魯迅、朱自清、郁達夫。


其中大概只有張恨水的風格,與書名勉強搭得上,餘者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把魯迅文選命名為《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胡適文選命名為《此去經年,誰許我一紙繁華》,對作者而言,簡直是一種人身侮辱。誠然,出版社追逐市場,需要噱頭,然而營銷終須有度,所謂過猶不及。譬如這堆書名,聽起來像方文山的歌詞,看起來像二流網絡作家的文集,如何能夠與“民國大師”聯繫起來呢?大師不妨市場化,只是在鹿茸頭上掛山藥標籤,未免形同欺詐。


我能接受的度,則是從大師文集當中找合適的標題或語句作書名。其實這也不是什麼難事,周氏兄弟、郁達夫、沈從文等人,文字感大都極佳,隨便拉一句出來,遠勝於“風彈琵琶,凋零了半城煙沙”之流。哪怕要製作噱頭,魯迅文選不妨叫“所思美人不可見”,周作人文選不妨叫“請到寒齋吃苦茶”……


另,這家出版社還策劃了一套“民國才女經典書系”,我報兩個書名,請大家猜猜作者:


《心若向陽,無畏傷悲》

《陌上花開,誰念緩歸眷春深》

……


羽戈


就是那種感覺書名起的特隨意,沒有一點正式感,感覺很不負責任的那種,還有就是那種言情小說之類的(當然了,也有那種具有故事情節的好書,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同樣的故事,很常見,很爛的那樣,什麼愛意濃濃了,霸道總裁啊,個人感覺太low,但是像《飄》,《挪威的森林》《茶花女》這類的讀,就能夠真正的吸引人,真正的打動人,裡面的故事情節曲折而不失完美)。

哈哈,當然了,每個人喜歡的所有事物都是不一樣的,包括喜歡的書。

階段不一樣,認知不一樣,這些都是會變化的,到達的高度就不一樣。

悄悄的說一下,高中時期,有過那麼一段時間偷偷的看那些言情小說,就是現在自己覺得很low的那種😂️😂️😂️😂️


愛漩渦的巧噠


《人生若只如初見》抄襲不說了

《好嗎?好的》什麼邏輯

《願有人陪你顛沛流離》願有人陪我顛沛流離那我寧願他滾蛋。

《如果巴黎不快樂》

《你和我的傾城時光》此類快餐言情 就不一一列舉了

……

還有好多。現在想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