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玉蘭斑鳩》

有關王雪濤的藝術特色,學界存在著一定的誤解甚而曲解,其中最為普遍的是用『雅俗共賞』評價其藝術追求或風格,實為不妥。

首先要區分『俗』的概念是通俗意義上的『俗』,還是格調上的『俗』?個人認為誤解的根源在於王雪濤的用色上。老百姓喜歡鮮豔,於是以為鮮豔就是俗,所以淺表地推理為王雪濤花鳥畫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雅俗共賞』。本節通過對王雪濤《學畫花鳥畫的體會》一文之分析和梁志斌的口述資料,就此問題作如下論述,旨在讓更多的人少一些誤解,闡明『雅俗共賞』不是讚譽,而是不解抑或曲解。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春趣》

對於中國畫色彩的特點,花鳥畫的一代宗師吳昌碩曾詼諧地說:『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他又說:『作畫不可太著意於色相之間。』對此,潘天壽撰文回憶道:『昌碩先生長於設色,卻作以上的說法,這大概是中國的繪畫到了近代,每以墨色為主彩,就是「畫家以水墨為上」的原理。因為墨色易古不易俗,彩色易俗不易古。故說「色難」及「作畫不可太著意於色相之間」,這全是昌碩先生深深體會到用色的艱苦而有所心得才這樣說的。』潘天壽也是深諳此中奧妙的花鳥畫大家,因此,他對吳昌碩的理解是十分到位的。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草蟲花卉》

吳昌碩的用色直接影響了齊白石,齊白石『紅花用墨葉配』的經典用色又啟發了王雪濤,王雪濤在此基礎上發展並豐富了用色,他談到紅與黑配色時說:『齊白石以濃墨畫白菜,旁邊並列二個帶有黑蒂的深紅小辣椒,色彩感覺十分鮮明。他畫的黑白蠟臺,插上紅色蠟燭有著同樣的效果。紅黑二色產生的藝術感染力,古代人就很熟悉,如中國的漆器、希臘的瓶畫。它有鮮明的對比,而又莊重飽滿。』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東風濃豔》

王雪濤對於紅黑配的理解直接運用在他擅長的牡丹畫上,他說:『我自己也有一些感受,牡丹是人所喜愛的一個花卉品種,唐代人賞牡丹成了長安、洛陽的一大風尚。歷來文人、畫工以此為題寫詩作畫的很多。然而,封建文人是把它作為富貴象徵來描繪的,今日人民對它的愛好、感受全然不同。我曾試以墨色描畫枝葉,襯托紅色花頭,突破了紅花一定要綠葉來扶的格式,除卻了柔媚、富貴之氣。用色雖然減少,但整體效果突出而莊重;運用得好,色彩感覺未必是單調的,同時也更能在枝葉上發揮筆墨效果。』這段話是王雪濤所畫牡丹豔而不俗的畫理支撐和關鍵所在。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牡丹富貴》

梁志斌曾問過王雪濤:『您畫的牡丹怎麼比真的耐看呢?』王雪濤答:『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儘管語言取自那個特殊時代(一九七五年)推行的話,但王雪濤所言的內涵確實不是泛泛而談的,他在創作與思考中將容易流於俗豔的顏色對比轉化為豔而不俗的『紅與黑』。這是他深思熟慮後的創造,是他對特殊時代花鳥畫用色的貢獻,這種範式更是王雪濤高於同儕的繪畫語言,同時也體現出王雪濤非同一般的適應能力及創新精神,絕非淺表的『雅俗共賞』所能體會和概括的。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移富貴於平安》

需要強調的是,王雪濤對中國畫色彩的特點有著深刻的具體的研究。他認為:『中國畫的色彩,是有傳統、有特點的。數千年前的彩陶藝術,至今能給人以美的感受,不僅因為圖案和器形的完美結合,也因為繪製流暢線條的黑紅色與陶器燒製後的表面色彩相協調,形成了色彩、圖案與器形的統一。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出水芙蓉》

其後,從戰國、秦漢的漆器及漢代的壁畫可以看出,美術創作中色彩的民族特點已經形成。謝赫總結的「隨類賦彩」說明千餘年前色彩問題已經提高到理論問題而加以重視了。』這段描述言簡意賅地指出了中國畫色彩的源遠流長和不同凡響,而且早在千年前,謝赫就有了相關的涉及,只是還不夠完善和系統。

王雪濤說中國繪畫色彩運用的特點是『不強調特定時間和環境下的視覺感受,採用高度概括的藝術加工方法來表現』。那麼,具體如何運用和表現呢?王雪濤認為:『一是墨與色相結合,或以墨代色;一是表現對象固有色為主。』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富貴壽考》

那麼對於中國特有的水墨畫是如何體現『色彩』的呢?王雪濤對此闡述得鞭辟入裡,他說:『墨畫是色彩表現上的精練概括。所謂墨分五色,運用得好,很多時候可以起到使用色彩也達不到的藝術效果。不少黑白照片的表現力很強,可以使顏色準確的色彩照片相形見絀。也沒有人認為,卓別林的影片因為無聲而成為缺憾。在這裡,黑白與無聲成為藝術感染力的手段。以墨來概括自然界的色彩,就是中國畫色彩表現一大特點。同樣,墨與色結合使用,時常也可以得到豐富的表現力和更好地表現特定的情感。以色助墨、以墨顯色,一向為人所重視。』這段論述可謂是王雪濤對於中國畫色彩的真知灼見。

而王雪濤之所以在特殊時期少有墨畫,是因為時代所致,例如一九七四年『欲加之罪』的『黑畫』運動就迫害了一批畫家。王雪濤只能在『以色助墨』和『以墨顯色』中施展所長,實為不易。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甘果供萬家》王雪濤紀念館藏

讀王雪濤的文字,我們不難領略到他在理論與實踐中齊頭並進的修為,他由實踐中悉心且智慧地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又用這套理論指導實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另外與或故弄玄虛或隔靴搔癢的空談理論相比,王雪濤的表述毫無天花亂墜式的玄,而是在深入淺出中給不同文化水平的學習者以實實在在的道理和方法,如同他的花鳥畫一樣,沒有冷逸和距離感,不誇大主觀表現,而是將筆精墨妙寓於親切與平易之間,傳遞給觀者以健康、真摯、純粹的美感體驗,看似不經意,實則見匠心,其中不乏他的色彩之功。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春塘聚禽圖》

傅山有句名言說得好『蒲團參入王摩詰,石綠丹砂總不妍』,意思是以王維的學養,即便用石綠配丹砂,在他的筆下也不會媚俗。這裡強調的就是人雅畫不俗。此話用於王雪濤,恐不為過;更何況王雪濤始終心存著以雅壓俗的『不一般化』的追求。『不一般化』來自衲子的回憶。他『曾問雪濤先生藝術意趣、追求,答以「不一般化」,當時朦朧意會,但味先生畫風迥異時流』。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梅花喜鵲》

另據梁志斌回憶,當說到『雅俗共賞』時,梁志斌清晰記得王雪濤的原話:『寧願讓內行人點頭,也不圖外行人拍手。』王雪濤的表達聽似淺顯易懂,實則耐人尋味,這一直白的表達正是王雪濤『不一般化』的藝術訴求,所以品評者用『雅俗共賞』來評價王雪濤的花鳥畫風格,不是讚美,而是不解甚而曲解。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荷塘魚戲圖》

那麼如何才能使作品達到『不一般化』呢?就色彩而言,王雪濤曾說:『色彩要豔要雅,關鍵在用墨。』豔是時代所需,雅是格調使然。如何在豔中求雅?關鍵看畫家控制用墨用水的能力,王雪濤特別強調說『水是無名英雄,作畫的難易程度是筆、墨、水』。梁志斌所見王雪濤作畫時,都是直接沾墨、沾水、沾色,無需再調適,這樣在每一筆中,水墨分佈不同,墨色富於變化,韻味橫生,不可複製,恐怕作品的魅力也在於此。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荷花圖》王雪濤紀念館藏

王雪濤還注重色彩的配色,例如草綠加赭石、花青加墨色,沉實且雅緻;並強調畫面要有主色調,不能雜亂無章。另外,王雪濤習慣用宿墨,據梁志斌所見,王雪濤聊天時,都會邊說邊研墨,以備第二天用,梁志斌問及為什麼不用時再研?答曰:『宿墨沉實。』這是個人習慣,沒有哪種更好。據潘天壽回憶文章說,吳昌碩喜用宿墨;梁志斌所見秦仲文習慣現用現研,而且研得不多,一小勺水的量,而每次畫完正好墨也用完,這是長期的經驗所致。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紫藤飛燕》

王雪濤作為二十世紀小寫意花鳥畫家中『古為中用、洋為中用』的成功代表,他注重學習,兼收幷蓄,他師法古人,師法自然,師法朋輩,甚至對西方色彩也多有借鑑。他認為『中國畫的色彩表現與西洋畫全然不同,雖說誰都瞭解中國畫以表現對象固有色為主,問題就在於如何巧妙利用自然對象的固有色來豐富畫面。西洋畫中總結的色彩規律,對了解這一點是有幫助的』。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荷塘翠鳥》

具體而言:『白色的玉簪上落上一個瓢蟲,活躍了過於淡雅的色調,對比之下也更增添了花的晶瑩。生就有著兩種顏色的螳螂,在一幅畫上為赭黃色可能更諧調;另一幅中,畫成石綠色,則在對比之下可能更突出。色彩的巧妙運用,可以為畫面增添音樂感和韻律。』由此看出王雪濤在創作中是頗費心思的,正如他一九六○年在《吳昌碩畫集》題跋中所言『缶老為近百年畫壇革命者,筆力雄健,氣勢渾拙。學者能於一點一畫之處多加鑽研,自會得其妙也』。王雪濤的題句正是他自身學習的經驗之談,他的散論都是切實可行的指導,絲毫沒有縹緲、務虛的誇誇其談。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荷花鴛鴦圖》

落實到具體創作時,他說:『我畫過一幅「鳶尾」,其上補什麼飛蟲頗費不少腦筋,主要從色彩上考慮,添加了飛蛾才覺比較滿意。整幅畫是所謂偏冷一些的溫色調,比較明快、淡雅;同時,又不過分地使用了對比,造成統一而悅目的效果。整體色調是由畫在泥金底上的草綠和青紫的花形成的,而花頭與飛蟲的紅翅造成對比。同時,青紫、灰紅、黃綠三種色調又能協調為一體,色彩感覺就豐富些。藉助外國的色彩經驗,用來豐富以表現固有色為主的傳統技法,我看很值得鑽研。』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牽牛雙雞》

王雪濤之所以在構圖、色彩、意境上能不同凡響,與他的博採眾長、略取風規的意識和方法不無關係,他敏銳加勤勉、開拓能創新的觀念與能力,尤其在色彩上的匠心獨具和構圖上的卓爾不群,至今依然引領在前,依然無出其右者,依然具有學習和借鑑的重要價值。

正是由於王雪濤把畢生的聰明才智和精力都投入到他的花鳥畫世界中,又限於特殊時期的種種制約和打壓,他謹言慎行,與繪畫無關的內容少有涉及,特別是在題畫上,避免言多語失。他的題字少之又少,甚至有很多作品的題字僅存『雪濤』二字。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雞覓圖》

也許因看不到王雪濤的文字,有人就誤以為王雪濤沒文化。這一觀點見於《王雪濤花鳥畫研究》一文,該作者認為:『王雪濤生前沒有撰寫出版過其自身關於藝術言論的著作,僅有幾篇短略的文章面世。這或許與王雪濤作為一個職業的、文化水平不高的畫家,文字基礎較為薄弱有關』。該論文最後說:『我們看到王雪濤藝術生涯後期的作品,所呈現的面貌傾向於粗簡一路。這限於其早年傳統國學文化修養不深,最終阻礙了王雪濤更高格調的作品面世和更高量級的美術史定位。』該作者認為王雪濤是『缺失古典傳統文化的基礎……在畫風雅俗共賞這一路中,更偏於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完全不認同此觀點,理由如下: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柳塘飼幼》

其一,王雪濤於一九一八年考入保定直隸高等師範手工圖畫專修科。一九二○年以『學業成績為學校之冠』(王森然語)的優異成績畢業。隨後於定州州立師範學校、定州州立師範學校附小和省立十三中學任圖畫教員。一九二二年考入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學校錄取第一屆專門學制本科生四十九人,王雪濤、李苦禪均在其列。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藤蘿群鴨》

一九二六年王雪濤因成績優異畢業留校任教。從這些記載事實可知王雪濤的學業成績,他所在的藝專是大學部,學制四年。教授他美術史的教授是聞一多。因為王雪濤聰明好學,成績出眾,頗受聞一多欣賞,所以他才會是王雪濤、徐佩蕸夫婦的證婚人。郭風惠曾在藝專兼職教授英語和語文,他對王雪濤的才華和勤奮也是不乏讚譽的,凡此種種,不再一一列舉。因此評價王雪濤『文化水平不高』是缺乏依據的。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墨筆三秋圖》

因所處時代原因,哪一位畫家在特殊時期能隨性寫詩題句呢?據梁志斌回憶說,當年鄭誦先案頭就擺了一本《李白詩選》,只能寫李白詩和毛澤東詩詞,不能寫自書詩;秦仲文是能詩善書的畫家,正是因為題畫詩招致了麻煩,遭遇了一九七四年的『黑畫』批判,當年蒙冤去世。那是政治至上的時代,不是彰顯自我的時期,如履薄冰的書畫家們不是不會寫,而是不能寫。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雀鷹烏桕圖》

其二,王雪濤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其筆觸更為簡括、洗練,或雄強或生澀之處也可見另一番神采,亦有『人書俱老』的規律和味道;再者,即使晚年有的作品不是張張經典,也無可厚非,因身體每況愈下、力不從心等多種因素所致。關於創作狀態,孫過庭在《書譜》中早有過精闢解釋,因此不足為奇,更不能以此斷言『王雪濤藝術生涯後期的作品,所呈現的面貌傾向於粗簡一路,這限於其早年傳統國學文化修養不深,在畫風雅俗共賞這一路中,更偏於俗』。這一結論缺乏依據和邏輯支撐。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秋聲秋韻》

其三,我們從一九八一年王雪濤為弟子蕭朗作序的文言文看,更認為評價王雪濤『缺失古典傳統文化基礎』的觀點是有失公允的。引一小節,以示證明:『逮逢邦國新建,堂皇大業,廣收人才,印缽(蕭朗)考入華北大學三部藝術系,卒業後分配津門。雖人分地隔,但往來仍頻,轉瞬又忽忽三十餘年矣,噫!印缽弟已年逾花甲,予焉能

不耄?諺雲:士別三日,當刮目而視。今審其畫,其筆墨之秀潤,情趣之率真,頗近於陳白陽;其章法之謹嚴,造型之爽勁,差擬於華新羅。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師於予,又能從極似之中蟬蛻而出者,非印缽而誰何?予昔冀其有為,今可撫其背而譽之也,值其作發表《迎春花》(今《國畫家》)之際,書拙文以相勉,且相慰雲。』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松陰棲禽》

從節選的寥寥兩百字中,我們看到了脈絡清晰、繁簡得當、對仗謹嚴、起伏有致的文言文修養,文中仿如有王安石對蘇東坡的希冀與厚望。如果沒有傳統文化的基礎,豈能如此行文?另外,王雪濤存世不多的幾篇白話文,也寫得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給學習者以切實可行的經驗之談,且邏輯性強,層層遞進,毫無贅言,遠比一些故弄玄虛、隔靴搔癢的冗文要實用和受益。其實深入淺出難,天花亂墜易,真正的大家論述反而是平易近人的。如由鄭誦先執筆、以北京書社名義出版的《怎樣學習書法》一書,當年影響了多少書法人?可謂功德無量之作。能做到深入淺出者才是真正的大家。王雪濤亦然,悉心品讀他的《學畫花鳥畫的體會》,字斟句酌,受益良多。

本文節選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梁鴻《花鳥傳神筆法精 千秋自會有公評 —王雪濤繪畫藝術新論》

王雪濤真的是用色匠心和「雅俗共賞」「文化不高」嗎?|多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