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易學習」20年基層工作沒升官,上演古代版《人民的名義》

前幾年大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肯為百姓幹實事,敢於對抗權貴,卻數十年沒能升官的易學習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國歷史上,康熙、雍正年間,有這樣一位官員,他的經歷和易學習極為相似、堪稱“清朝易學習”。

“清朝易學習”20年基層工作沒升官,上演古代版《人民的名義》

這個人就是田文鏡,原籍是漢軍正藍旗,後來立了點小功,進入了漢軍正黃旗,因為本身就是國子監的監生,又進入了由皇帝親自統領的正黃旗。康熙22年時,做了一個福建長樂縣的縣丞,相當於現在的縣副書記、縣長一職。大部分的官員,都會想方設法的找升官的路子。田文鏡卻不精於此道,不懂得世故圓滑、不喜歡溜鬚奉承,這縣官一干就是20多年。

“清朝易學習”20年基層工作沒升官,上演古代版《人民的名義》

22年裡他在許多地方幹過縣丞、知縣,總是在縣一級轉悠,這也讓他積累了大量的基層行政工作的經驗。22年的時間才當上了市委書記。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就像沙瑞金注意到了易學習一樣。他被封為吏部員外郎,相當於今天在組織部副部長,在組織部又兢兢業業的幹了十多年,直到康熙去世、雍正即位,這時大清的國庫空虛,急需豐富國庫,錢當然是從老百姓哪裡來了,這就需要對民間有足夠的瞭解,基礎工作經驗豐富的田文鏡便受到了雍正的注意。這時田文鏡已經六十一歲了。

“清朝易學習”20年基層工作沒升官,上演古代版《人民的名義》

都說大器晚成,田文鏡是真真正正的大器晚成,很快便升為山西巡撫,後來急速升官,河南總督、太子太保,稱為雍正的左膀右臂。他幫助雍正推行改革方針,整飭弊政、限制官員們的權利、對錢糧的繳納十分嚴格。做官太正直、太無私就會招致同僚的不滿,直隸總督、監察御史紛紛彈劾他。但雍正帝認為田文鏡乾的非常好,還是任用如故。

“清朝易學習”20年基層工作沒升官,上演古代版《人民的名義》

田文鏡十分乾練,以鐵腕聞名,可以說是清官與酷吏的結合體。對犯罪現象嚴懲不貸,對老百姓管理也極為嚴格,必須按期交賦、按期開荒。雍正帝稱讚他是“模範疆吏”,他一生清廉,為官50餘載,做了近十年的封疆大吏,家境卻還是極為貧寒,他的子女親屬都沒有沾到什麼光,幾乎都是普通老百姓。


是不是和易學習很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