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敵愾,盤點五位抗戰時期幫助中國的國際友人

抗日戰爭中,不僅僅是中國人孤身奮戰,有許多的外國友人積極投入到這場戰鬥中,有些人奉獻了生命、有些人奉獻了青春,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值得中國人民永遠銘記。

同仇敵愾,盤點五位抗戰時期幫助中國的國際友人

諾爾曼·白求恩

1、諾爾曼·白求恩

他是一名醫生、一名加拿大共產黨員、一名國際主義戰士。1937年,聽聞中國全面抗戰爆發,中國大地上無數人飽受塗炭之苦。他主動組建了一隻醫療隊,向國際援華委員會申請到中國北部與游擊隊一同抗戰。在中國兩年時間裡,做手術上千臺,建立醫療站數十所,救治了無數軍民。還創辦了戰地衛生學校,為中國培養了許多合格的戰地醫生,為中國抗戰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再一次手術中不幸感染,倒在了中國的土地上。毛主席這樣評價他:“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同仇敵愾,盤點五位抗戰時期幫助中國的國際友人

格里戈裡·庫裡申科

2、格里戈裡·庫裡申科

原為蘇聯飛行大隊長,受蘇聯政府派遣,率領兩個轟炸機大隊進行援助中國的行動。再一次攻擊日本軍事基地的任務中,與日軍飛機進行了激烈的空戰,在他嫻熟的駕駛與指揮下,擊落六架敵機,但自己的飛機也被擊中受損,在返航的過程中失去控制,為了不損失戰機、保全飛機上的戰友,將飛機迫降在水中。飛機上的轟炸員、射擊手跳出了飛機,但庫裡申科因過度勞累,無力跳出飛機,江水吞噬了這條年輕的生命。他在中國時,不厭其煩的向中國飛行員傳授著駕駛技巧、介紹著各種飛機的特點,十分無私。周總理曾對庫裡申科的家人說:“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格里戈裡·庫裡申科。”

同仇敵愾,盤點五位抗戰時期幫助中國的國際友人

柯棣華

3、柯棣華

柯棣華是印度著名醫生,也是一名堅定的國際主義戰士,他的家庭並不富裕,但他十分好學,1936年考入英國皇家醫學院。二戰爆發後主動放棄學業,參加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主動要求到敵後戰場前線去救助傷員。正要動身的時候接到了自己父親去世的消息,強忍悲痛,堅持在前線戰鬥。三年時間裡救治數千傷員,還用自己的身體做傳染病的試驗,後被任命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第一任院長。1941年癲癇發作,不幸身亡,年僅32歲。建國後將他與白求恩大夫安葬在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園中只有柯棣華、白求恩兩人的塑像。

同仇敵愾,盤點五位抗戰時期幫助中國的國際友人

佐藤猛夫

4、佐藤猛夫

他本是侵華日軍中的一員,在日軍中擔任醫生,後被八路軍所俘虜。被俘虜之後主動申請加入由被俘日軍組成的“覺醒聯盟”,即“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在中國從事醫務工作,救治了許多的傷員,曾在野戰軍醫院中擔任副院長和講師,為戰時中國培養了一批合格的醫護人員,曾被邀請旁聽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家還記得《亮劍》中的武田醫生嗎?他就是那位武田醫生的原型。

同仇敵愾,盤點五位抗戰時期幫助中國的國際友人

5、克萊爾·李·陳納德

他曾是美國空軍上尉,退役後被派到中國戰區考察空軍,因為日本方面所給的壓力很大,不得不以私人的名義進行指導,以私人機構的名義組建空軍。招募飛行員、購買飛機全是陳納德將軍親歷親為。1943年,中美混合飛行聯隊成立,直到抗戰結束,在陳納德將軍得指揮之下擊落敵機2600餘架、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軍艦、1300艘100噸以下的內河船隻、擊斃日軍官66700餘人,戰功卓著!1945年抗戰勝利,陳納德卸任準備返回美國。中國政府為他舉辦了歡送儀式。上萬名民眾自發為陳納德將軍送行,還為他準備了上萬件小禮物。陳納德深受感動,不會漢語的他流著淚,反覆用“頂好”兩個字回應大家。他對中國抗戰所做的貢獻是巨大的,值得我們一生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