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隨意,卻總能找到出路

胡泳:随意,却总能找到出路

作者 | 胡泳

轉自 | 胡泳

百水先生認為水是一種奇特的元素,“隨意,卻總能找到出路,而這個出路,卻是開放,不定的”。

百水先生(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被稱為“奧地利的高迪”,他可能是20世紀末期奧地利最有名的藝術家,一生特立獨行,作品也充滿爭議。

他一生喜歡水,自述說,“千姿百態的水讓我著迷,水對我好像避難所,又好像一條逃脫之路”。這是為什麼他從小夢想有自己的船,畫作也大量以船為主題。

胡泳:随意,却总能找到出路

他把這艘船當做自己的小王國

(百水/繪 胡泳/攝)

1967年,在百水年近不惑的時候,他果真買了一條船,下了很多功夫改造她:加長,弄圓,安裝雙桅杆,重新設計船首和船尾,給船的上部一個創造性的、不對稱的外觀。

他把這艘船當做自己的家,自己的小王國,自己的繪畫室,乘坐她遠洋航行,並在船上住了十年。最後,就連他的生命都是在船上終結的——71歲時,百水出海死於“伊麗莎白二世號”郵輪上。

百水認為水是一種奇特的元素,“隨意,卻總能找到出路,而這個出路,卻是開放,不定的”。

終其一生,百水都在自己的藝術中尋找這樣的出路,他摒棄直線,鍾愛螺旋,強調有機結構,主張人類與自然的調和。他的作品彷彿在經常性地提醒人們,人生不意味著某種嚴格的秩序,而是一個充滿各類顏色和形式的美麗海洋,等待我們前去探索和發現。

胡泳:随意,却总能找到出路

人生是充滿各類顏色和形式的美麗海洋

(百水/繪 胡泳/攝)

除了水,百水念茲在茲的還有樹。他設計的建築物,頂部往往覆蓋綠色植物,甚至是很高的樹;有時候,樹會從臨街的窗戶中長出來。

他認為,人有三層“皮膚”:肌膚、衣裝和住所。在每層“皮膚” 裡,人都應該舒適、愉悅,而建築這第三層“皮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樹也彷彿住戶一樣,擁有在建築物中“居住”的權利。

在都市環境中,讓樹與人共生是一種義務:“如果人在大自然中行走,那麼他是大自然的客人,必須學會表現為一個擁有良好教養的客人。”

胡泳:随意,却总能找到出路

百水博物館 (胡泳/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