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郵打折,是誰的原因?

2018年新郵發行任務過半,之前小編已經為各位小夥伴盤點過了,很多小夥伴詢問小編,如何看待今年的郵票市場?

新郵打折,是誰的原因?

小編先說一下這個市場行情,2018年目前發行17套紀特郵票和2套個性化郵票,其中除了《戊戌年》套票還在面值之上徘徊,剩下全是打折的隊伍,唯一區別是打8折還是打5折(目測7月份要發行這倆,也是打折命),並且隨著時間,這個折扣目測越來越大。

那麼2018年新郵得罪了誰呢?往年也有新郵打折的情況,但是2018新郵一套比一套慘,這究竟腫嗎了?

一、量

首先發生問題的就是這個了”量“,這個”量“不是發行量,而是郵票的使用量。

我們先看看郵政發行的郵票量,先看看昨天發佈的《2017年郵票監管報告》中的數據

新郵打折,是誰的原因?

確實,2017年郵票發行量,我們還差幾個月,就先用2016年數據說明一下(16與17年量應該上下差不了幾億枚),2016年紀特郵票一共印刷了19.39億枚(單位全部折算成枚),是不是要說郵票發行量大了?是不是要說在沒有信函的今天,郵政如此大的發行量,就是在圈錢?

搬磚先停一下,我們一起看看2017年,國家郵政局發佈的中國郵政一共發了多少信函:

新郵打折,是誰的原因?

2017年郵政函件業務累計完成31.5億件,同比下降13%。31.5億的信函量,對於19億的發行量的郵票發行量是個神馬概念?來我們把普票的1.5億發行量算上。

新郵打折,是誰的原因?

這還不包含包裹業務累計完成2658萬件,這是郵票發行量多嗎?還是郵票使用量底,導致的多?

二、價

小編說的這個價格,不是其他價格而是新郵預定價格。

往年也有打折情況,但往年還會有幾套能夠挺住的,但是今年為何都是遍地打折呢?原因就出在這個“打折預定”上了

在現在新郵銷售拼腿速的情況下,有人會為郵政面值“抗價”嗎?商人逐利,見利就走,6折預定的,賣到7折就賺錢。集郵公司為了完成年底預定,坑了全年的郵票,並且按照這個節奏,今後郵政預定的折扣會越來越大,形成了一條完美的惡性循環:

市場不景氣,郵商不賺錢→郵商大量棄定→郵政更低折扣,穩住郵商進行預定→市場更不景氣→普通集郵者減少預定,從市場購買→郵商地位更加重要,要求折扣會更低→... ...

新郵打折,是誰的原因?

2018年新郵打折,就是這兩點原因。

並且留給郵政破解的時間不多了,假如不能處理,2019年預定將會是一場好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