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陽台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李白唯一存世作品」,太招人

俗話說得好,豔冠後宮,自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樣造就出來的,往往會被冠之以“妖妃”、“妒後”;

那如果只是一幅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帖子呢?還是集數個朝代更迭的皇帝、名人的喜愛呢?

自然是“太出名”!

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自然是這幅目前藏於故宮展覽的《上陽臺帖》——李太白唯一存世之作!

《上陽臺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李白唯一存世作品”,太招人

非常慶幸,我們至今還能透過這張有著將近1300年壽命的《上陽臺帖》,窺探到李太白的一筆欣喜,一筆失落,一筆惺惺相惜。更是因為它而看到了更多歷史名人的真情實感。

正文也就25個字而已

天寶三年(744年),李白與杜甫、高適同遊王屋山陽臺宮。李白欲尋訪司馬承禎(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個人文學修養極深,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也深受唐玄宗器重),待到達陽臺觀後,方知他已經仙逝,無緣再見。不見其人,惟睹其畫,有感而作四言詩《上陽臺》: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

非有老筆,清壯可窮。

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上陽臺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李白唯一存世作品”,太招人

就這25個字

“愛就25個字,我只說一次”吶~

箇中感情,自行體會吧。於是或是對李太白的書法品評,或是對其感情豐富體味,或是讚賞其生平的,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千種想法,不同朝代皇帝,文人墨客,都紛紛上筆抒發:

《上陽臺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李白唯一存世作品”,太招人

引首乾隆皇帝題“青蓮逸翰”四字

帖前黃綾隔水上是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題簽“唐李太白上陽臺”。

《上陽臺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李白唯一存世作品”,太招人

《上陽臺帖》及題跋

後陸續可見元代的張晏、杜本、歐陽玄等人的題跋。

《上陽臺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李白唯一存世作品”,太招人

《上陽臺帖》及題跋

而值得一說的是,他們的感情是真感情吶,相較於正文的25個字,他們的則是“長篇大論”。

《上陽臺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李白唯一存世作品”,太招人

《上陽臺帖》及題跋

宋徽宗趙佶在題跋中寫道:

太白嘗作行書"乘興踏月,西入酒家,不覺人物兩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畫飄逸,豪氣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詩鳴也。

自然,宋徽宗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圖,哈哈,典型的“吃著碗裡的瞧著鍋裡的”。

元代張晏的題跋這麼寫:

謫仙書傳世絕少,嘗雲:歐、虞、褚、陸真書奴耳。自以流出於胸中,非若他人積習可到。觀其飄飄然有凌雲之態,高出塵寰得物外之妙。嚐遍觀晉唐法帖,而忽展此書,不覺令人清爽。

《上陽臺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李白唯一存世作品”,太招人

元代張晏的題跋

太白為人,從歷史典故里知曉的,倒是“傲嬌”,詩文獨秀。所以很多人都說“這就是他書法不出名的原因”,其實不然,小九認為,詩文外秀,書法內狂。

就像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評價李白的書法:

及觀其稿書,大類其詩,彌使人遠想慨然。白在開元、至德間,不以能書傳,今其行、草殊不減古人。

關注盛世九五wx,更多好料等你來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