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居了不起嗎?」「了不起!」

搬到新房子裡二十天了,這段時間,覺得人生的快樂又被外擴了。

六室兩廳的小複式,樓上四個房間,樓下兩個,樓上住了七個人,樓下只有我自己,另外一個房間一直空著沒人入住。

生活還是和以前類似,上午對著電腦寫文章,下午看一個電影,晚上的時間就用來讀書、爬山、散步,唯一不同的是,多了很多對熱鬧的期待。

期待著客廳裡叮叮噹噹的聲響,知道有人下樓來了,期待著啪的一聲門被打開,知道小夥伴們下班回家了,有時我去公司,晚上回家前會給樓上的小哥哥發信息:“你們在家嗎?”如果他說在家,就覺得很心安。

原來是心如止水般的享受獨居,現在希望,像回家一樣融入一個群體。

01

如果說,能夠獨處是一種難得的能力,那麼適應群居,其實也是。

有的人很難獨處,長期一個人,他們會覺得自己像被世界拋棄,孤獨、自憐,甚至對生活提不起精神,不抱希望,無法在獨處中建設起自己的能量源。

但也有的人,是不能適應人群,一個人的時候,可以保持自信、沉著、獨立思考,可一旦被丟入人群,就會整個人陷入一種煩躁、自卑、自閉中,人群和熱鬧,不但不能給他活力,反而加速他自身的能量消耗。

過去幾年我偏向於後者,一個人的生活,對我來說太容易了,把自己關在家裡,一臺電腦,看不完的書,美團外賣,再加上一個瑜伽墊,我就可以過很多天了。

有靈感了寫文章,沒靈感了就看書,頭腦混沌的時候就倒立,餓了就召喚外賣小哥,然後日復一日,不見陽光不見人。

那時候,覺得自己一個人活得像千軍萬馬,孤獨?不存在的!好像全世界只剩下我一個人,也沒在怕的,因為完全有能力把生活安排的充實又有性格,不用擔心自己會廢掉。

對交際、熱鬧沒有任何依賴,只想對內在的自己伸出手去。

02

為什麼又想要群居了?

因為忽然體會到,人不能永遠只面對自己,只學會與自己和平相處,這與其說是勇敢,不如說是逃避,逃避了自己不擅長面對的那個世界。

世界畢竟是物質的,我們不能只活在思想的疆域裡,不斷的外擴,還得活在現實的燈紅酒綠、歌舞昇平、柴米油鹽醬醋茶、酸甜苦辣鹹裡。

其實還是那句話,想活的真實一點,庸俗一點兒,熱鬧一點兒了。

03

在原來的地方住了三年,連左鄰右舍住的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現在,會主動去敲樓上的門,約著一起吃飯、看電影、爬山,甚至賴在人家屋裡子不走,就想看看碼農寫代碼的樣子。

有種回到學校宿舍的感覺,週末的時候,大家都像孤魂野鬼一樣在家無所事事,到吃飯時間,一起下樓吃個路邊攤,下午也敢睡午覺了,醒來發現剛好是黃昏,陽光最美的時候,陽臺上的花格外的好看。

過去很長時間,不知道怎麼去維持一段關係,或者說壓根就不想維持。

好像處在一種喜歡給別人挑毛病的狀態,每認識一個新的人,每每有人主動靠近,就立刻切換成“雞蛋裡挑骨頭”模式,特別是異性,只要發現一點不喜歡的地方,就直接把這個人釘死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可事實上,壓根沒有一個挑不出毛病的人,如果你是帶著審判的眼光,以挑毛病的目的在相處的話。

這一點大概是在接觸了程序猿(樓上住的男生全是程序猿)這個奇特的群體之後,才體會到的。

如果你不再用完美的苛刻要求去審視別人,而是不設標準,不抱任何期待,單純的去了解一個人,理解一個人,就簡單的看看他的世界,其實每個人都是豐盛的,每個人都有很多可愛、值得欣賞,又能帶給別人快樂的地方。

04

大概很多人都跟從前的我一樣,一旦適應了某種生活,喜歡上某種東西,就懶得再做新的嘗試和改變。

美甲的時候,永遠是同一種花色,衣櫃裡的衣服總是同一種類型,一款髮型留了好多年沒有換過,碰到一家好吃的飯館,總要吃到吐才無奈的換到另一家。

這種習慣,是專一嗎?是膽怯吧,好不容易找到一款舒適的,就不敢再輕易嘗試新的,因為怕失望。

但是,不嘗試就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不改變,也不知道改變之後會有什麼可能。

想到之前看過的一個電影《好好先生》。

主角Carl是個習慣拒絕的人,陌生的來電永遠不接,朋友的邀約永遠拒絕,明明無所事事卻總是自稱很忙,徵婚網站不行、化妝舞會不去,每天窩在家裡看電視,銀行工作多年卻沒有升職,老婆也愛上了別人,整個人生都是晦暗無望的。

你對生活說“不”,那你還是在生活嗎?你總是對別人找藉口,為自己找藉口,你縮在那份沒有前途的工作裡,已經有好幾年了,你沒有女朋友也沒有與女朋友關聯的東西,你的生活中沒有愛,她不會跟一個不會生活的人在一起,多少個晚上,你無聊至極,甚至連打飛機的心思都沒有。

Am I right?

後來在這些言語的慫恿下,他決定要做一個“YES MAN",每當有機會出現時,不管那是什麼,都要說”好“。

“你要學會說‘好’,這樣別人也會對你說‘好’,當你說‘好’時,你就擁有了更多的機會”。

於是他參加化妝舞會,去公益慈善活動,學彈吉他,開飛機,上韓語課,無計劃的即興旅行,然後遇到了新的愛人,工作上升職加薪,整個人變得積極陽光,生活也一下子熱氣騰騰。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拒絕的只是一些,可能會不喜歡的人和事,但實際上,是拒絕了更豐富、有趣的人生體驗。

後來Carl找到導師想解除不說“好”就會倒黴的詛咒,而導師告訴他:說“好”的真正意義是,幫你重新走進生活,不久你會發現,不是因為一句誓言或者一個挑戰,只因為你的內心想說“好”。

05

群居,對我來說,便是一次重新的走進生活。

在我決定搬家的時候,其實也猶豫過,到底是繼續找個單身公寓,還是要合租、群居。

如果繼續住單身公寓我會怎麼樣?考慮到當時的工作,不需要坐班,每天坐家裡寫寫寫就好,那麼只要想象一下就知道我會過一個什麼日子,可能兩天不洗頭,三天不出門,從來不化妝,一整天都不記得吃頓飯……這樣下去,簡直不敢想象我會把自己作成什麼樣子。

後來又差點走到另一個極端,去住那種幾人間的房子,然後發現不僅環境髒亂,私人空間也是被剝奪的一點不剩。

現在的房子就剛剛好,人多但並不是很吵鬧,因為房子大,所以私人空間保留的足足的,我住的一樓有個超大的客廳,幾乎只有我自己在用,房間還帶獨立的陽臺給我養花,出了小區就是南山,跟小夥伴爬山的時候,實力證明我這兩年的健身是認真的。

試著主動去找人陪伴,不再做任何事都獨來獨往,開始跟住在附近的朋友約見,一起吃飯、逛街、購物、看演唱會,還計劃著去做一些刺激的極限運動。

三年一個人的生活,找到了獨立而完整的自我,學會如何應付沒有任何依靠的日子,而現在的群居,更像一場對人生邊界的探索,對陌生人充滿好奇與熱情,把很多有趣的人請進生命裡,去嘗試那些從前被秒拒的事。

不再對生活說“不”之後,發現生活遠比我們以為的好玩兒的多。

我還是相信那句話:人應該有力量,揪著自己的頭髮把自己從泥地裡拔起來。

如果當下的生活,不能滿足你的欲求,不能給你足夠的快樂,一定要有改造它的勇氣。

快樂這東西,都是自己創造的,沒有人天生就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