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心翼翼,正在毀掉你

你的小心翼翼,正在毀掉你

01

徐老師來公司上班的第二天,5月24號。

我倆坐在辦公室裡,一起為寫不出文章憂慮到脫髮。

下午5點多,對於當天的產出已經感到深深的絕望,一怒之下關了筆記本,盯著對面抓耳撓腮的徐老師問:“要不要去爬山?”

他一聽,眼睛就放光了,好像突然從生無可戀的絕望中逃離出來,“去哪裡?哪裡有山?”

“我家那邊啊,走路二十分鐘就到山腳下,爬到山頂都不用一個小時,八點之前可以回到辦公室,你再繼續寫文章。”

徐老師二話不說,關了電腦,拉著我風風火火的,在其他同事的疑惑加羨慕下,逃出了辦公室。

但徐老師體力實在有點差,在上海過了半年加班狗的生活,再回到深圳油膩了許多,明明只有26歲,結果別人在猜他年齡時,小心翼翼的生怕猜老了,還猜出了30歲。

山才爬到三分之一,明顯感覺到他走路的姿勢已經開始蹣跚了,於是我就善解人意的說,我累了,爬不動了,我們下去吧(其實我的體力,可以一口氣爬兩遍山頂的!)。

02

回公司的路上,跟徐老師聊到人生體驗的話題。

我說,我以前都活的挺無趣的,高中的時候覺得去遊戲廳是壞孩子做的事,大學時覺得去網吧通宵不是好姑娘,一直到畢業兩年之後才開始染髮、燙髮。

當初,真的自豪的覺得,這是因為家教好唉,這是因為自己比較乖巧、老實唉,後來發現,其實是因為沒見過世面。

沒見過世面,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壞的,很容易對沒接觸過的事物有偏見,壓根不去了解,就把自己世界之外的生活都判斷死了。

而且,在這種偏見心理的掩蓋下,其實自己是有很多好奇,很多蠢蠢欲動的,比如讀書時看到別人去遊戲廳去網吧,一方面鄙視著,另一方面又羨慕著,以前看別人化妝,一方面驕傲著自己的素面朝天,一方面又嫉妒人家那麼漂亮。

內心裡給自己定了一個道德標尺(不得不承認這個標尺真的很狹隘),道德標尺之外的事情,有好奇但不能做,因為做了就不是好人,明明很多事都無傷大雅,但因為這個尺子的存在,就讓自己少了很多人生體驗。

徐老師問我:“現在有什麼想體驗的嗎?”

想了想,“我一直想知道抽菸是什麼感覺。”

他說:“走,去買菸,我已經戒了,但陪你抽。”

雖然我對自己進了一番道德譴責,但還是堅定的跟著他進了便利店。

他買的是萬寶路,說那種煙味道不會很重,然後拉著我找了個沒人的犄角旮旯,說在馬路上抽菸畢竟不好看,然後分了1、2、3步,告訴我要怎麼拿煙、怎麼吸氣、怎麼吞煙,但我還是被第一口煙嗆的差點吐出來。

抽一支菸,算不得什麼壯舉,可我想說的是:其實人生中很多事,沒有做過真的不知道那是什麼樣子,別被先入為主的是非觀,把自己的人生捆綁住。

03

還得提到我樓上的小哥哥。

有一次聊天,我問他:“男生是不是對禮物不太感冒?”

他說:“是。”

我說:“如果有人送禮物會是什麼感覺?”

他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然後給了我一堆論據來論證這個觀點,人類所有的行為背後都有原因啊,相比眼前的禮物更在意背後的動機啊……程序員真的是,完全不看感受,只靠邏輯。

後來又問我,那別人毫無徵兆的忽然送你禮物,你會怎麼想?

我真的很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開心啊,不管什麼動機,反正都是先開心。”

別人送禮物,首先證明自己是被喜歡的吧,被喜歡難道不該開心嗎?至於別人的動機是什麼,那是後來需要考慮的,先開心完再說唄。

他說:“被喜悅衝昏了頭,獵人給獵物下套都是這麼成的。”

我還偏不信了,有人給送禮物,還能送出禍患來嗎?

然後,我軟磨硬泡要了他公司的地址,就想皮一下,讓他體驗看看到底是什麼感覺。

後來我一直沒問他當時收到禮物後的心情,但是,昨天他跟我說:“覺得最近有點飄了,心情越來越好,你拯救了一個抑鬱症。”

快樂,其實真的是一件蠻簡單的事,但很多人就是不知道怎麼找,也不懂接納,即便送上門來的都想要推出去。

我跟他說,如果你內心有一百個不樂意、不自在,那就算了,但如果你有點期待呢,完全可以放飛一下自我,本來可以更開心一點,幹嘛被那些顧慮、不好意思、陰謀論給攔下,這是傻子才做的事。

04

我在上一篇文章裡提到,我需要的,是一種沒有距離感的親密關係,就算交朋友我都希望是掏心掏肺,能夠觸碰到彼此的內心,而不是隔靴搔癢。

這個問題跟樓上小哥哥也聊過。

他說,親密關係有毒,久了就會習慣,所以要努力管理好,不能跟某個人過於親密。

我問他:“不能不管理嗎?”

他說:“如果不管理,就會失控,失控的結果是很可怕的。”

後來我反思自己,過去這幾年的我,大概也是在管理,把更多精力放在事和物上,不放到人身上,覺得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全自我,不會因為別人怎樣而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但現在,我放開了,快樂這種事是不需要管理的,能快樂的時候就盡情的享受,能多快樂就讓自己多快樂,需要管理的,是那些不快樂的時刻。

也就是,在不快樂的時候保持理智,不讓自己受負面情緒過分影響,就好了。

而他們之所以要拒人於500米之外,是因為管理不好在親密關係中可能會出現的依賴、佔有、需要等等,這些如果別人給你,你能開心的飛上天,但如果別人不給你你就會很痛苦,他們管理不好痛苦,所以也不敢快樂。

但就像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寫的:為了逃避痛,也就逃避了愛。因為害怕當了冤大頭園丁,所以看見花園就繞道走。安全倒是安全了,可這種安全靠麻木太近。所以那些為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成功避開愛的“礁石”而洋洋得意的人,還真說不清人家是賺了還是賠了。從完好無損的角度來說,是賺了,但從極端體驗的角度來說,又是賠了。

《五燈會元》卷十五有一則“透網金鱗”的故事:

奉先深禪師同明和尚到淮河,見人牽網,有魚從網透出。師曰:“明兄,俊哉!一似個衲僧相似。”明曰:“雖然如此,爭如當初不撞入網羅好!”師曰:“明兄,你欠悟在。”明至中夜,方省。

這裡稱讚的,是一種既入而又能出的生存哲學。

生命本來就是一塊空白的畫布,沒有底色,它後來呈現的樣子,全看我們怎麼活。

如果可以,做一個入世的人,保持一顆出世的心,能多體驗,就去體驗,能多快樂,就去快樂,能多活一天,就當作賺了一天。

反正最後都要死的安安靜靜的,趁活著的時候,多熱鬧一點吧。

-作者-

柒月暖陽,以一朵花的姿態行走,穿越季節輪迴,在無聲中不頹廢,不失色,花開成景,花落成詩,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態行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