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想在哪個城市,由不得你,是由你的階層決定的。

廣州去年底發佈系列人才政策,擬5年內投入約15億元,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醫療保障、子女入學、創新創業、資助補貼等方面的待遇;

深圳去年將落戶門檻降低到大專學歷,並給予高層次人才獎勵補貼;

以後想在哪個城市,由不得你,是由你的階層決定的。

一線大城市每年都會迎來一波波高收入高學歷的年輕人,當他們成家要買房了,很多人就會退居二線城市搬出去。

美國大城市的人口與經濟階層關係,也適用於很多國內的大城市。

美國城市的人口遷徙是有選擇性的:遷入一線高價城市的流入人口往往比遷出該城市的人口有更高的收入和教育程度,而在物價水平低的大城市人口流動卻相反。這樣導致了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加大,也進一步抬高了大城市的物價和房價。

隨著大城市房價的高企,有房一族和租房一族成為了一種新的階級劃分, 而這種篩選機制也讓大城市的房價高居不下。

以後想在哪個城市,由不得你,是由你的階層決定的。

  1. 一線沿海大城市新流入的“新移民”收入和教育層次明顯比從這些地方搬出的人要高出不少,也更加年輕。去灣區,紐約,LA這些地方淘金的“新灣區人”,"新紐約人“比起離開這些城市的人,平均年收入平均收入多了$1萬多美元。 比如北上深?

  2. 而在那些物價水平相對較低,氣候較好的”宜居“二線城市裡 (達拉斯,奧蘭多,拉斯維加斯),遷入人口和遷出人口的收入水平相當。 比如成都重慶長沙?

  3. 而在那些中西部的”鏽帶“城市,比如克利夫蘭匹茲堡這些衰退的工業老城,人才正在流失,留下來的人和新進來的人,收入和教育水平都要低於離開的人。 比如東北一些城市?

以後想在哪個城市,由不得你,是由你的階層決定的。

過去的十年裡,美國最有才華和野心的年輕人愈發像一線沿海城市集中,而這些城市生活成本的昂貴不僅僅是因為地理優勢和房屋政策,而更是因為一線城市吸引和留下來的人才越來越高端。經過這樣一個正反饋機制,大城市變得強者恆強,也進一步和其他普通城市拉開距離。這就映射了我們的現在的國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