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肥皂——材料篇

你以為古人沒(bu)有(jian)肥皂?

年輕人,還是tooyoung,toosimple啊!

事實上

作為一個懂得禮義廉恥的的古人

除了吃喝拉撒,人家也是要洗洗更健康的

古代的肥皂——材料篇

那麼

古代的肥皂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肥皂究竟是用什麼做的呢?

先介紹一下古代比較普及的幾種去汙材料:

1、草木灰

草木灰裡含有碳酸鉀,能去掉衣服上的汙垢

周代《禮傳·內則》記載

帽子和衣裳染上汙垢後,可以和灰清潔

可見那時人們就已經熟知了草木灰的去汙效果

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提到

把絹帛和草木灰混在一起在開水中煮

絹帛就能被清洗乾淨

明代《香奩潤色》介紹了一種“洗簪梳上油膩”的方法

將油漬的簪梳埋進灰中,大太陽曬一曬再清洗

就能夠輕而易舉的去除油汙

古代的肥皂——材料篇

草木灰

2、豆粉

豆類植物中多含有皂角苷和皂素

其水溶液具有去油去汙能力

《齊民要術》中提到

舊絲帛如果以灰汁來洗,會變得色黃而質脆

最優方案是“小豆粉”

能夠讓舊絹“潔白而柔韌”

其效果“勝皂莢遠矣”

豆粉以其比皂莢還要顯著的去汙功能

以及富含蛋白所帶來的保養功能

催發了“澡豆”類製品的長久興盛。

正所謂

“面脂衣膏,衣香澡豆,士人貴勝,皆是所要”

說明了澡豆在古代的興盛

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豆類植物諸如黃豆、紅豆、綠豆等

都可以成為原料之一

3、皂角

皂角含三萜皂甙(皂莢甙、皂莢皂甙)

因此具有較強的去油清潔作用

在古代是比較普遍的去汙材料

《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記載

衣服上若有汙垢,可放在桶內用溫皂角湯洗

古代的肥皂——材料篇

皂角樹,樹上的皂角已成熟

古代的肥皂——材料篇

皂角果和種子,有點像四季豆

4無患子

無患子也稱肥皂樹,果皮含有皂素,可代肥皂

主要產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臺灣府志」中有這樣的記載

“黃目樹,即無患樹。高二、三丈,實如枇杷,色黃,皮縐,用以澣衣,漿若肥皂。”

它的果皮用水搓揉後會產生泡沫,當地人會用來洗衣

另相傳以此搓洗頭髮

可常保青絲烏黑亮麗

兼具清潔與潤髮的功效

古代的肥皂——材料篇

無患子樹

無患子在浙江一帶也有種植

其莢果色黑若珠,比皂莢更多油

因此也被稱作“肥珠子”

古代的肥皂——材料篇

成熟的無患子

身為浙江人,小時候在外婆家附近的山上經常看到這種東西,黑溜溜長得像板栗,看上去就很好吃,結果卻咬不動,大人們也說不能吃,只能抓幾個來玩玩了。

南宋時代就用這種肥珠子製造肥皂

成品就叫做“肥皂團”

《武林舊事》小經紀中就有提到“肥皂團”這種事物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所提到的肥皂製作材料使用的就是無患子

5、豬胰

豬的胰臟含有胰脂消化酶成分

能夠直接滲入到人體表皮第三層(顆粒層)進行深層清潔

全面祛除皮膚汙垢

所以古代就有“豬胰練帛之法”

另外,在各種各樣的文獻中都有提到豬胰子的清潔作用。

現代華北靈壽地區

依舊有人家會使用豬胰製作豬胰皂

由於含有豐富的油性和膠原蛋白

這種豬胰皂不僅去汙力強

更是能夠起到潤膚保養的效果

古代的肥皂——材料篇

現代人制作的豬胰皂

另,古人洗衣時還會用各種各樣的輔助劑,牛膠水、梅葉、大蒜、豬蹄等等令現代人難以置信的東西,關注“衣食住行民俗史”頭條號,詳情可見“用豬蹄洗衣?古人這樣暴殄天物”、“用羊糞洗頭?古人以汙去汙的方法可不止這一種”

等文章。

想要了解古人的生活狀態

關注“衣食住行”民俗史

這裡有最有趣、最全面的

古代衣食住行民俗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