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一直熱心扶貧事業的劉強東昨天又發佈了一條動態。劉強東在動態裡說,有幾個好消息一是自己第一次的政協提案,要支持扶貧品牌建設,並且向汪洋主席建議打造國家級扶貧品牌。結果現在商務部牽頭,央視和人民日報都在積極投入資源,幫助貧困地區打造扶貧品牌。

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這已經不知道是多少次,劉強東為京東的扶貧事業搖旗吶喊站臺了。

京東堅持不懈的扶貧戰略和劉強東本人言傳身教般的示範效應,換來了官方媒體的肯定和讚譽——昨天,新華社旗下的國家財經週刊雜誌以一萬字的篇幅,全面細緻的剖析了京東扶貧的探索和歷程,從扶貧樞紐的建立,再到京東扶貧方法論的貫徹,以及品牌扶貧所帶來的品牌效應和溢價價值。

報道中有很多第一次披露的細節,比如在扶貧過程中,京東並不是直接參與,而是先找到當地的農資機構,瞭解當地貧困地區的現狀和特點,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整套詳細的扶貧策略,推出了“合作社+分紅”“務工費+產量分紅”“返租倒包”“保底收購”等多種精準模式。最終,農產品流通到京東上銷售,實現營收。

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在這樣方法論的持續加持下, 京東成功打造了一批具備互聯網基因的農產品,比如大涼山橄欖油、延川不二果、蒼溪獼猴桃、信陽毛尖、饒河黑蜜蜂。

這些地名冷僻、陌生,別說普通人不知道,就是在地圖上都難以尋找蹤跡,但藉助京東,這些地方已經成為京東上獨具特色的農產品基地。

這只是京東扶貧項目的冰山一角。

事實上,在整個電商版圖裡,京東已經成為扶貧的排頭兵,而劉強東本人也成為扶貧第一代言人。

·一·

京東的扶貧最早可以從15年開始追溯,比起其他平臺,京東一開始就確定了產業扶貧的方向,並且和全國各地的貧困地區建立起聯繫,利用當地的農資機構作為樞紐,向當地的貧困地區輸出技術、產品、物流、資金。農民不會給農產品拍視頻,就請視頻團隊來拍,深山裡交通不便,就把無人機調過來運核桃,這種不計成本的扶貧措施,很快就取得明顯的效果。

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經濟學家加爾佈雷斯在其大名鼎鼎的著作《貧窮的本質》中,對群體性的貧窮進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認為導致貧窮的原因並不是人們表面上所說的自然原因,比如資源、資金短缺、技術貧乏、經濟體制差異、民族性格與氣候等——日本,香港,新加坡就是極好的例子。也和民族人種的刻板印象無關——比如黃種人勤奮、黑人懶惰。

造成貧困的真正原因,一是對貧困的接納;二是貧困的均衡化發展。其實前者更加可怕,也就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人們對於貧窮的接納程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加深,最開始抗拒命運的不公,想發憤圖強,力圖改變一切,最終慢慢變成了無可奈可,聽之任之的態度。

在一個普遍貧窮的環境裡,大家改變自己命運的意願會很小,變成互相比慘,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沒有改變貧窮的意志才是最可怕的,而錯誤的扶貧只會變成人道主義的災難,在非洲很多地區,聯合國一味的救助,助長了當地人民坐吃山空,伸手等救援的習慣,由於普遍無所事事,導致出生率又暴增,大量新生的人口也同樣需要救助,最終拉低了人們的生活水準線,使得該地區人們的平均生活水準,反而比救助之前更低。

中國目前有6000~8000萬貧困人口,這些人生活在偏遠廣袤的農村和深山裡,村裡的青壯年都去打工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婦女小孩,守著一畝三分地。由於缺乏相應的知識和勞動能力,他們只能重複幾十年的勞動,這更加大了扶貧的難度。

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圖來自於眾創工場《600家特產館 京東生鮮扶貧就是搞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強東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在之前擔任平石頭村名譽村主任的就職演講中,就提出了要產業扶貧、用工扶貧,幫助平石頭村的村民們脫貧致富。

劉強東說,在過去幾年,京東一直強調產業扶貧,核心就是希望能夠幫助農民或者貧困戶建立一個可以自行運行的機制。目前在扶貧品牌上還在虧損,但從長期來說,希望這些品牌能夠永遠不賺錢,但也永遠不虧錢。

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在產業扶貧這面大旗的指引下,京東四位一體的扶貧成果突出:根據京東發佈的《2017京東電商精準扶貧年度報告》的數據顯示,京東電商平臺共扶持註冊地來自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商戶6003家,幫助貧困縣銷售商品153億元,平均季度複合增長率為26.5%,同比增幅最高達200%

農特產品的線上銷售已覆蓋136個三級品類,在售商品種類達283萬種。京東電商平臺已成為幫助貧困縣農產品上行的重要通道,這和京東在扶貧這件事下苦工有關係。

以京東打造的著名的跑步雞為例,京東向養殖戶提供雞苗和技術,但同時要求跑步雞必須放養,並且每隻雞的腳上都有計步器監督,只有跑夠步數京東才會以一百多的超高價格收購。而在此之前,從未有養雞農戶想過以跑步雞這個概念去切入市場,更沒有相關通過電商的方式去售賣。

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不光如此,在2017年國家“扶貧日”脫貧攻堅先進事蹟報告會上,劉強東及京東獲頒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二·

企業就是企業家自身的影子。這句話在京東體現得尤為明顯。京東如此大力扶貧,和劉強東的窮孩子出身以及他對農村的情懷是分不開的。

26年前,18歲的劉強東從宿遷中學畢業,以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當時劉強東的分數本可以上清華北大,但他記住老師當時的一句話,雖然你改變不了這個社會,但是你將來可以做我們宿遷的父母官,在你的權限範圍內,對宿遷人民好點,為老百姓多做點實事。

抱著報效家鄉的樸素願望,劉強東選擇從政,因此選擇了人大。

結果命運和劉強東開了一個玩笑,劉強東的政治生涯並未開始,但但卻意外成就了一個商業奇才。

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劉強東對於商業的理解,秉持著他來自農村樸素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到今天,被提煉成“正道賺錢”的企業文化精神。而在創業初期,則是堅持不賣假貨,堅持開發票等異於其他商戶的“奇葩”行為。

劉強東事後說,在十年的黑暗時光裡,堅信你的方向是正確的,堅信你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堅信你的公司是社會需要的。

劉強東過去的種種行為,他完全出自內心的善良和責任感。

2014年春節前,劉強東在吃飯時看到一條有關留守兒童自殺身亡的新聞,忍不住哭起來,立即要求在春節期間,為京東凡是有孩子的一線值守員工發錢,每個孩子 3000 元,讓這些留守在農村的孩子們春節能夠到大城市與父母團聚,這意味著家裡有 3 個孩子就能拿到 9000 元收入。

2015年春節前,公司宣佈仍將保留這一福利政策。為此,公司一年要多支出數千萬元

汶川地震發生,劉強東不顧投資人和高管的阻攔,開著自己的越野車去了四川,一去就是半個月。

還有一件事,劉強東有一次在酒店吃早餐的時候,看到茶葉蛋,一下子想起了幾十年的往事,忍不住發了一個很長的微博。當年離家求學,身上揹著幾十個茶葉蛋,正是這些茶葉蛋,給了劉強東走向世界的機會。

京東扶貧和劉強東的鄉土情結

一個會因為看到茶葉蛋想起自己幾十年往事忍不住感慨發微博的人,更不會忘記那些仍然遭受貧窮打擊的家庭和農民。

真實、不忘本、善良、淳樸,這些標籤和劉強東緊緊的綁在了一起,也讓他成為名副其實的扶貧第一代言人。無論是社交平臺上的劉強東,還是商業上的劉強東,他在扶貧領域如此忘我的投入、佈道、宣傳,讓人感覺我們身處一個真實和充滿希望的中國:這麼多的貧困地區,正在沿著互聯網電商的步伐,變成了一個又一個電商樞紐和基地,劉強東的希望和夢想,正是建立在一個個血肉飽滿的鄉村中國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