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只駝鹿啦

位於北美洲的“楓葉國”以其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聞名於世。畢竟,曾經有人在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上甚至是居民區裡撞見過“史前巨獸”。它的體型大過犀牛,頭上生角,愛舔車,愛打架……是暴力美學的實踐者。

它所到之處盡是“車禍現場”:2014年11月24日,一名美國男子駕駛自己的小車行駛在緬因州的阿什蘭(Ashland)公路上。突然,“巨獸”出現,和他的小車來了個“親密接觸”。該男子奇蹟般的逃生,但那隻“巨獸”……撞碎車窗直接“挺進”車廂後座,game over。這隻葬身小汽車後座的“大怪獸”就是本期科普的主人公——駝鹿。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男子得救了,它“過去”了 © 中國新聞網

鹿科之最,身龐且怪

駝鹿(Alces alces),是哺乳綱、偶蹄目、鹿科中駝鹿屬下的唯一一種“駝鹿”。作為世界上體型最大、身高Top 1的鹿(別跟我提長頸鹿,那傢伙壓根不屬於鹿科),平均體長可達2-2.6米,肩高可達2.4米。人站在它面前,頗有“泰山壓頂”之感。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身高1.82m的你和肩高2.6m的它 © National Geographic

駝鹿的身軀很像駱駝,因為它不僅有“修長”的四條腿,還有高高聳起的肩部,這與駱駝的兩隻駝峰在外形上頗為相似。順便說一嘴,駝鹿的命名也與它的肩部有密切的關係——其名取自“肩高於臀”之意。不過,與駱駝上下“協調勻稱”的體態相比,駝鹿“上下身不成比例”。它的軀幹粗壯且短,尾部較短,只有7-10釐米。這與它修長的四條腿組合在一起實在“違和”。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小眼長臉大長腿 © National Geographic

駝鹿龐大的體型怎能沒有一個大腦袋?它的頭部真的很大,還有一張大長臉。但它的眼睛很小,鼻子肥大且下垂。駝鹿的上唇比下唇長許多,沒有上犬齒,這讓它在鹿科動物中“獨樹一幟”。它還是個“沒脖子”的傢伙,它短短的脖子上生有肉柱,被有下垂的毛,這就是“頷囊”。雄性駝鹿的頷囊比雌性的要發達的多。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駝鹿除了令人生畏的體格之外,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雄性駝鹿頭上的那雙“鹿角”。雄鹿的角是鹿科中最大的,最長可達1.8米;其形態亦是最特殊的,與其他鹿類枝杈形的鹿角完全不同。駝鹿的角呈扁平的鏟狀,質地粗糙,從基部向兩端份除媚枝和主幹,分枝呈水平延伸狀。怎麼樣,聽起來有點像仙人掌的意思?沒錯,駝鹿的角中間寬闊,但尖端分有許多尖叉,最多時可達40個。綜合起來,兩對鹿角的橫展可達2.3米,重40千克。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我這雙角可還行?© National Geographic

您看到這,心裡一定開始琢磨駝鹿這雙鹿角的藥用價值了吧?心說:既然鹿茸那麼昂貴,那駝鹿的鹿角豈不是……您錯了,駝鹿一點都不值錢,而且駝鹿屬於“無危”動物(Least Concern),它的數量每年都在……上升。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這情形,還真是一點不讓人擔心 © National Geographic

可跋山兮,可涉水

駝鹿是素食哺乳動物,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實在太高了,讓它低下高貴的頭顱實在太費勁了(那雙角太沉了)。所以,駝鹿傾向於食用高灌木和生在高出的青草。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涉水的駝鹿 © National Geographic

夏天,北美洲、歐亞大陸的水生植物(aquatic plants)和水下的植被茂盛的生長,為駝鹿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所以,它們經常出沒於溪流、湖泊、溼地覓食。為了吃,駝鹿克服了體重造成的困難,成為了很不錯的游泳選手。運氣好的話,您不僅能夠看見它涉水千里,還能看見它全身沉沒在水下憋氣呢。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雪地行軍,感謝蹄子 © National Geographic

夏天的好日子一轉眼就到頭了,駝鹿不得不向嚴冬低頭:冬天的食物來源太有限了!它們得用蹄子刨開厚厚的積雪,以便啃食地衣和苔蘚。還好蹄子給力,它們就像雪地靴一樣,支撐駝鹿碩大的身體在鬆軟的積雪、泥濘的雪地和泥沼中輕鬆穿行。

江湖人稱:馬路殺手

以上內容,都不重要……因為,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小編這是怎麼了)在北半球溫帶至亞北極氣候地區“神出鬼沒”“到處撒潑”的駝鹿有時候真的會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唉,誰讓你們人類的告訴公路就路過駝鹿的家(qi)門(xi)口(di)呢。

路遇駝鹿

為此,個別國家(直接說是加拿大就完了唄)出臺了一系列交通警示及逃生說明。據加拿大政府統計,每年70% 的“撞車”發生在5-10月,尤以6-8月為最[1]。而每年因駝鹿造成的車輛損失可達100萬美金[2]。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6、7、8月為交通事故高發期 © Newfound Land Labrador

撞車的原因並不複雜:因為駝鹿習慣了在清晨和黃昏進行覓食、散步和遷徙。但晨昏時分卻正是司機師傅們昏昏沉沉的時刻。二者相遇,撞車事件不可避免。鑑於此,交通部門提醒司機朋友們:開車時,請考慮駝鹿的存在!為此,政府特意在高危路段(High-Risk Area)製作了警示牌。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開車得看“鹿”!© Newfound Land Labrador

製作警示牌是為了提醒司機提高注意力、心中有數。畢竟,有效阻止駝鹿上高速的方法尚未出現。在“如何避免撞車”的小貼士中:減速慢行、注意警示牌、注意道路兩側、集中注意力,這幾項頻繁出現。看來,司機師傅的“attention”是目前唯一能夠預防車禍發生的法寶了。

我看見了“史前”巨獸?它不過是隻駝鹿啦

可長點心吧 © Newfound Land Labrador

雖然交通事故令人憂傷,但是車禍也是有好處噠!(小編精分了)警察叔叔在處理完交通事故後,會向司機師傅詢問是否願意優先處理駝鹿的屍體(就是問你願不願意吃鹿肉)。如果司機師傅拒絕了,那麼警方會通知其他感興趣的人。所以,下次交通事故後警察叔叔問你要不要處理駝鹿,你說Yes 還是No?

本期科普,到此結束。小編希望大家在瞭解駝鹿的同時,注意交通安全和來往車輛(以及駝鹿)。生命是寶貴的,無論是人還是鹿。

[1] http://www.flr.gov.nl.ca/wildlife/moose_vehicle_awareness.html

[2] http://www.flr.gov.nl.ca/wildlife/moose_vehicle_awareness.html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

維基百科

中國新聞網

如果你愛自然、愛科學、愛分享,請關注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