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貝浩登畫廊:亞洲的第四站,上海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上海空間 上海虎丘路27號建築外觀(籌備中)。圖片提供:貝浩登

今年3月,國際畫廊貝浩登宣佈,將於下半年登陸上海外灘。據悉,這是貝浩登於亞洲的第4個分支,也是其在亞洲最大的空間。

貝浩登上海空間位於虎丘路27號。這座被稱為“琥珀大樓”的歷史建築始建於1937年,原是中央銀行的倉庫大樓。畫廊選址該樓的第三層,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包括數個展廳和辦公閣樓,空間由國際知名建築師André Fu及其設計團隊AFSO進行整體改造。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香港與上海總監黃知衡 圖片提供:貝浩登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香港與上海總監朱瑜 圖片提供:貝浩登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上海總監謝瑋玲 圖片提供:貝浩登

上海空間的設立,將為貝浩登眾位國際藝術家的大型展覽及藝術項目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加強與中國藏家及藝術文化機構的紐帶。目前,現任貝浩登(香港)畫廊總監黃知衡與朱瑜,將攜手謝瑋玲聯合擔任貝浩登(上海)總監。

畫廊主艾曼紐·貝浩登表示:“我們的華人總監團隊實力強勁,擁有豐富的國際市場經驗與卓越的策展能力,同時深諳貝浩登的運作體系,畫廊將在他們的引領下,紮根當今亞洲藝術生態最活躍的城市。上海畫廊的成立,將促進我們六年前初登亞洲從香港起步的各方合作,進而鞏固與推動亞洲與歐美各地之間的全球夥伴關係。”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巴黎)外觀。攝影:Guillaume Ziccarelli. 圖片提供:貝浩登

貝浩登畫廊始於1990年,最初座標巴黎。目前,畫廊已在巴黎、香港、紐約、首爾和東京設立了空間,總面積約5600平方米,由包括15位總監在內的110名團隊成員運營。28年來,貝浩登代理了來自21個國家的50位藝術家,每年在全球舉辦35場展覽,參與20多個國際博覽會。

自20世紀90年代初,貝浩登開始創建歐美市場與亞洲藝術家之間的紐帶:1993年,艾曼紐·貝浩登將達米恩·赫斯特與莫瑞吉奧·卡特蘭的作品帶到日本橫濱,參與“日本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也是那時,他認識了年輕的村上隆。次年,畫廊首次將村上的作品帶入日本以外的舞臺,參加紐約“格拉梅西國際藝術博覽會”。此後,畫廊為村上舉辦了14場個展。

與此同時,貝浩登所代理的法國及國際藝術家,如蘇菲·卡爾、溫·德爾維、KAWS、澤維爾·維揚及尚-米歇爾·歐託尼耶等,都通過在亞洲地區的展覽與項目,與這片大洲建立了強有力的關係。目前,畫廊代理的來自亞洲的藝術家有:村上隆、高野綾、Mr.、徐震®、陳飛、丁昌燮、樸棲甫、加藤泉和芭蒂·克爾,並與藝術家金泓錫、黃宇興、李英培、李承祚、MADSAKI、倪有魚及谷口瑪麗亞展開項目合作。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首爾)外觀。攝影:Chin Hyosook. 圖片提供:貝浩登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東京)外觀。皮埃爾·蘇拉奇(Pierre Soulages)個展現場,2017。攝影:Nacasa & Partners Inc. © Pierre Soulages/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18.圖片提供:貝浩登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香港)外觀。KAWS個展現場,2018。攝影:Ringo Cheung. 圖片提供:貝浩登

目前,四所貝浩登亞洲空間由貝浩登合夥人中島悅子與龍玉掌舵。二人自2012年在香港創立首個貝浩登亞洲分部以來,相繼於2016年在首爾、2017年在東京陸續建立空間,穩步拓展貝浩登的亞洲版圖。

本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上海空間的三位總監——黃知衡、朱瑜與謝瑋玲與雅昌藝術網分享了這一新空間的願景。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香港)KAWS展覽現場 圖片提供:貝浩登

對話貝浩登上海空間總監黃知衡、朱瑜、謝瑋玲:

雅昌藝術網:是什麼原因和契機讓貝浩登畫廊選擇在中國大陸地區開設分支,又為何選擇上海?

朱瑜:我們差不多在兩、三年前就有這個設想了。這幾年,上海聚集著很多優秀的藝博會和私立美術館。我們欣喜地發現,一場優秀的展覽能夠吸引很多觀眾前往觀看,其中包括年輕一代。這代表在過去幾年內,國內對藝術的審美和需求逐漸建立起來。六年前,總部位於法國的貝浩登畫廊在香港開設空間,正是因為想向香港介紹更多優秀的展覽。不過,很多大陸地區的朋友一年只來兩、三次香港,因此,我們決定,來上海,把畫廊開到觀眾的“家門口”。目前,上海有很多規模可觀的私立美術館,但大型的國際畫廊還沒有,我們很願意做第一個。

雅昌藝術網:是否考慮過其他城市,比如北京?

朱瑜:我們第一步還是決定來上海。

雅昌藝術網:這是否和貝浩登在上海的藝博會經驗相關?

朱瑜:對,五年前,我們就參加了第一屆ART 021;兩年前,我們開始參加西岸藝博會。通過這幾年的試水,我們結識了很多新的藏家,他們非常渴望學習,對藝術充滿好奇。而且,不僅在上海,在全世界都可能看到這些新面孔。因此,我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時機。

雅昌藝術網:就您的觀察,過去幾年是否有重要作品在這兩個藝博會期間售出?上海的藝術市場氛圍在過去幾年內有哪些變化?

朱瑜: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我們在ART 021上帶來一個大群展,在西岸展位上帶年輕的國外藝術家的作品,相對更實驗、觀念一些。比如,去年我們帶來谷口瑪麗亞的作品,它其實是很簡潔的佈局,需要觀眾走進來細細品味。如果我們五年前就這麼做,可能不少人會覺得看不懂;而現在,大家願意試著瞭解,至少記住藝術家的名字。

因此,你會在上海的藝博會上發現一些國際大畫廊的身影。第一年,他們可能帶一些中端的作品,如果反響好,下一次他們就會帶名氣更大的藝術家,或者更重要的作品。有些畫廊已經在香港、臺灣開設分支,相信還有其他畫廊也試著不斷向中國大陸地區進階。

黃知衡:根據兩大藝博會的調性,我們會選擇不同的作品。我們認為,成熟的藝術市場是由量變逐漸轉為質變的過程。

第一年,我們在ART 021上帶的是村上隆的版畫;現在我們帶的是最精彩的三米寬的大作品,這其中的成長不可同日而語。我們敢這麼帶,就代表藏家能在這個場子裡消費得起。現在藏家們能非常明確地分辨出作品的好壞。有時,客人的消息比我們靈通。我能透露的是,去年我們把展位上最大的一張谷口瑪麗亞的作品出售給一位馬來西亞大藏家,他在吉隆坡有自己的美術館。這足以表示,上海的博覽會已經能夠吸引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客人前來。

雅昌藝術網:貝浩登決定入駐上海後,有考慮過外灘以外的選址嗎?

朱瑜:在過去兩、三年裡,我們看過不少地方。貝浩登最初源自法國,我們看過上海原法租界的房子,也考慮過找一個獨棟的老洋房,但老房子的層高往往不夠,空間比較碎或者有很多柱子,因而作罷。我們現在租的空間是一座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老建築,這幢樓有三層,我們拿下頂層。空間室內頂部是木製結構,有點像威尼斯海關大樓,且最高處有六米,是很合適的展覽空間。

雅昌藝術網:空間定下後,貝浩登上海空間的展覽確定了嗎?

朱瑜:展覽還在計劃中,如果裝修一切順利,今年下半年會把第一個展覽呈獻給觀眾。

謝瑋玲:(貝浩登上海空間)初期會把畫廊比較有代表性的西方藝術家推向國內,當然,我們也希望每年做一到兩個中國藝術家的展覽。

黃知衡:其實,籌備展覽是挺漫長的過程,少於六個月已經很緊張了。因為,如果在半年內才開始問藝術家要不要做展覽,其實有點不敬,會讓人覺得你很不專業,或是你取消了一個展覽,需要用我的展覽來填補。目前,上海空間的展覽幾乎已經排到了2019年年底。

雅昌藝術網:畫廊的代理和合作藝術家是什麼時候知曉你們要來上海的?

黃知衡:我們會多多少少讓他們有一些準備,但具體什麼時候來,來了以後要展什麼作品,這個再議,但他們會記得有這件事。

雅昌藝術網:在中國大陸地區,若要做海外藝術家的展覽,需要在文廣局進行申請。此外,藝術品稅收也和其他國家或地區有所不同。

朱瑜:其實,國內藝術家在國內做展覽也需要審批,所以,我們每次都要提早一個半月的時間把所有資料交給文廣局。稅收方面,我們在西岸、Art021中都有過相關經驗,即臨時進關入上海,如果有藏家或公司願意支付關稅和增值稅,那大家能在上海進行銷售;如果沒能成功交易,那作品運回香港,也可以在香港交易。我相信,如果政府能夠加大支持力度,那會有更多藏家願意在國內交易。

黃知衡:稅收方面,我們明確跟著國家的政策。國家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來。說實話,願意付稅的人比想象得多。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紐約)外觀。攝影:Guillaume Ziccarelli. 圖片提供:貝浩登

雅昌专稿|贝浩登画廊:亚洲的第四站,上海

貝浩登(紐約):溫·德爾維(Wim Delvoye)個展現場,2017。攝影:Guillaume Ziccarelli. © Studio Wim Delvoye, Belgium/ADAGP, Paris & SACK, Seoul 2018. 圖片提供:貝浩登

雅昌藝術網:貝浩登在全球多個城市開設分支。和其他國家或城市相比,在上海開一個空間,從制度、流程、成本或其他細節上有哪些特別之處?

黃知衡:貝浩登法國畫廊是創始人開的,我們沒有相關的經驗。在香港做事容易一些,因為條理很清楚,行政手續上比較簡單,比如花一萬塊錢就可以辦一個公司的營業證了。

謝瑋玲:要在中國大陸開畫廊,首先要註冊公司,辦營業執照,再註冊銀行戶口。當然,我們實際做的要比我說得多很多,而且,各類相關機構的審批流程相對比較複雜。

黃知衡:國際畫廊進軍上海,一方面需要適應這裡的節奏,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和創始人多多溝通。因為,歐洲人的做事風格和理念和這裡不同。所以,在亞洲開設分支機構的國際畫廊,員工不僅要向藏家們介紹西方藝術家,也要說服你的老闆,告訴他/她亞洲為什麼值得你這麼做。五年前,西方頂級畫廊來香港巴塞爾可能會帶一些他們在歐美沒有出售成功的作品,但現在很少這麼做了,因為客人們學得很快,他們不會輕易為此買單了。同樣的,我們也需要讓老闆明白,亞洲——香港、上海或任何城市,雖和歐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處事方式,但值得他們同等對待。

朱瑜:一些國際畫廊的主導權在歐美母畫廊手上,會為亞洲制定各類展覽方案,但我們這裡由於亞洲團隊來自主策劃,創始人很相信亞洲團隊,給我們帶來很多空間和機會。

黃知衡:對於藝術家而言,上海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地方,何樂不為?在這裡,規格是一樣的,定價是一樣的,又是一個全新的市場。

雅昌藝術網:對於這個新的市場,您們做好哪些準備來面臨挑戰或困難?

黃知衡:如果你兩年以後再來問我們,我們會給更多答案。因為面對未知的市場,我們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預測。我可以分享一個故事,在定新聞通稿時,我們討論,到底寫九月開還是年底開?最後還是決定寫保守一點。因為我們也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在摸著石頭過河。

謝瑋玲:我們三人現在做的,都是以往沒有做過的事。比如如何開公司?國內機構組織很大,流程裡會涉及到不同部門之間相互的審核,所以需要一步一步來。

雅昌藝術網:上海空間有哪些新的運營模式?

黃知衡:我們之前和畫廊合夥人龍玉聊過,希望在上海引入新的商業合作模式。目前,我不方便透露太多。我希望通過這個空間,能把那些已經離世的超級大牌——現在所有資源都在美國或歐洲本土畫廊裡的藝術家——引進來,和那些機構搭建良好的合作關係。最終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展示那些平時在上海看不到的作品,第二就是給國內年輕藝術家更多的機會。

朱瑜:曾經,一些藝術評論家和藏家認為貝浩登似乎是很商業的畫廊。但我想說,畫廊一定要保持某種商業程度,這樣能確保更穩定、持久的運營。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有很學術的藝術家。同時,我們希望上海空間能吸引更多國內觀眾走進來。

謝瑋玲:目前,上海空間是亞洲最大的一個,能給藝術家帶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我們要把畫廊的商業模式做好,讓畫廊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有足夠資本支持藝術家做更多想做的事。我們希望做優質的展覽,並和國內外畫廊和其他機構建立合作,為中國藝術世界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雅昌藝術網: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