鞦韆上的「情人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

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鞦韆上的“情人節”

你知道嗎,在我們大黔東南,岜沙苗寨大山深處也有著它們傳統又獨特的“情人節”。岜沙苗寨的情人節在農曆六月中旬(閏月不計),一般由當地巫師測定過節日期,又叫“鞦韆節”、“吃新節”。每年稻田滿插後,村民們都聚親招友,喝酒祝福稻穀獲得好收成。村中的未婚男女就以盪鞦韆的方式,開始尋找他們的心上人。

鞦韆上的“情人節”

盪出來的情人節

岜沙苗寨的“鞦韆節”又叫六月“情人節”、“吃新節”,每年稻田滿栽滿插後,在農曆六月卯、辰、巳日這3天(7日26至28日),村民都要聚親招友,喝酒祝福稻穀獲得好收成,而村中未婚男女,以盪鞦韆的方式,開始尋找他們的心上人。

鞦韆上的“情人節”

盪鞦韆是整個節日的主題。每逢節日來臨,寨子裡的青年男女紛紛盛裝打扮,想乘著節日的氣氛,給自己的心上人表白。岜沙鞦韆節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整個節日持續3-5天,且都是在森林裡蕩。盪鞦韆的樹有著吉祥的傳說、愛情的象徵。

鞦韆上的“情人節”

參加活動的男性不受年齡限制,生過小孩的女性是不能參加的。而男性是遊動著的,除了自己家族的鞦韆堂不蕩外,可到任何鞦韆堂去蕩,並且都會得到高規格的接待。女性則固定在自己的鞦韆堂,不能越池一步。更讓人叫絕的是,岜沙盪鞦韆是姑娘邀約小夥子蕩。怎麼樣,有木有很心動~

鞦韆上的“情人節”

在岜沙盪鞦韆,繩子也是特別的講究,不是所有的繩都可以使用。每一根鞦韆繩都是用糯米稻草來編制的,糯米稻草需要浸泡1-2小時,然後用手搓成麻花式的粗草繩。午飯後,姑娘們打扮得漂漂亮亮,三五成群,早早地來到了自己的鞦韆堂,悠然自得地邊蕩著鞦韆邊等著小夥子的到來。一旦見到自己中意的小夥子,就有意地把鞦韆蕩得很高很高。同時,眼神還不斷的傳遞濃濃的愛意,在麻繩做的鞦韆上盡情地施展自己的嬌媚,去吸引小夥的目光。

鞦韆上的“情人節”

鞦韆若是蕩得越高越久,就說明越是情投意合。此時兩人便會迅即地跳下鞦韆,告別同伴,手挽著手大大方方地走出鞦韆堂,在森林裡隨意找個偏靜之地,去編織他們愛情的美夢;若是鞦韆蕩得彆扭,兩人會很快地下鞦韆,分道揚鑣。如果小夥子不從,姑娘會好言相約蕩上一回,交個朋友。

鞦韆上的“情人節”

為了得到意中郎君,姑娘會耐心地等候。從未嘗試過參加活動的男女青年踩在垂下來的繩子上面悠悠地蕩著或相擁相抱,用力而蹬,形成了自然的150度內來回擺動。歡聲笑語迴盪在整個山間林裡,青春的活力、無拘無束的浪漫氣息瀰漫著整個岜沙苗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