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第三講: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第二十一品非說所說分:須菩提啊 ,如來給你講的法你不要覺得是對的,我給你講的上面這些,你也不要覺得是對的,假如有人給你說如來有說過什麼佛法,那是誹謗佛,這也不是我想表達的,須菩提,說法的人,其實是無法可說,只是名義上告訴你這叫說法。過了一會須菩提問:世尊啊,那些對於後世的眾生,聽到了這些(佛法),能在他們心裡種下信心的種子嗎?釋迦摩尼佛說道:須菩提,他們這些人不是眾生,也是眾生,什麼原因呢,須菩提,眾生這個人群,如來不是說眾生,而是名字稱為眾生(眾生之所以叫眾生,是沒有成“佛”,如果眾生都成“佛”,那“佛”既是眾生,也不是眾生)

《金剛經》第三講: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須菩提問:世尊啊,佛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是沒有得到。摩尼佛說到:是的是的,我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一丁點都沒有得到,只是名字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二十三品淨心行善分:還有,須菩提,是法就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只是名字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以內心區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保持一切善法,就是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謂善法,如來說的不是善法,而是名字叫善法

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分:須菩提,在三千大世界(類似於宇宙),有人全身上下都是寶藏。用身上的這些珍寶出去佈施,福德無量,假如還有人根據般若菠蘿蜜經,四句偈等等,時常誦唸,並給大家傳述,這功能別前面的拿珍寶佈施不知道好多少,都無法用語言形容

第二十五品 化無所化分:須菩提,不要認為如來的說法是正確的,“我(如來)”可以度化眾生。須菩提,為何說不能當作正確的,原因是什麼呢,如來分我、眾、生壽,是指的非我,但是凡夫看來卻把我當做我,凡夫的意思在如來哪裡是非凡夫,只是名字叫凡夫。(這段話很有爆炸性,得道的人——如來說的話,裡面說我,眾凡夫認為是指得道的人,這是在理解上的區別,得道的人——如來稱大家是凡夫,只是名字叫凡夫,不是指我和凡夫有區別對待)

《金剛經》第三講: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須菩提,這個道理我在講給你聽,你可以觀察如來的三十二相嗎?須菩提說到:是用三十二相觀如來啊,摩尼佛說到:須菩提,假如用三十二相觀如來,那轉輪聖王就是如來,須菩提說:世尊,根據我對你的話的理解,不應該用三十二相觀如來。過了一會,世尊說了一句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第二十七品無斷無滅分:須菩提,你假使有一個觀念,說如來不是因為知曉了一切法源,就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千萬不要這樣認為)須菩提,你如果認為這是對的,就說自己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說所有的法都是空的,不要有這樣的念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佛法上面來說是不能說相是空的!(這個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家不要認為學到最後就認為佛法是空的,其實他不是空的,就是擔心有些人目空一切,自以為得了佛法,就有佛法是空的這種想法,佛法都沒說自己是空的,只是讓你證得佛法是空的,你也是根據佛法來證。如果你告訴世人佛法是空的,這種根本也不是佛法!所以說禪宗叫頓悟,讓自己去體會)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貪分:須菩提啊,假如菩薩用世界七寶,給他人佈施。假如還有另一個人知道一切法,最後知曉無我,來至於“忍”,那麼這個人比前面佈施的人功德更大,為什麼呢?須菩提啊,是因為所有的菩薩是不享受福德的。須菩提疑惑道:世尊,為何菩薩不受福德?因為菩薩作的福德,這個福德是不能用在自己身上的,所以說不受福德。(菩薩都無“我”,“我”哪裡還有福德啊!)

第二十九品 威儀寂淨分:須菩提,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時候來,有時候走,有時候坐著,有時候臥著。是大家不理解我說的這段話的意思,為何?如來者,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去往何處,這就叫如來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須菩提啊,這所有的善男子和善女子,就像這宇宙中的微塵一般,怎麼解釋呢?微塵多嗎?須菩提說到:多啊 ,為什麼呢?假如這些微塵是真實的,佛祖是不會說這是微塵,這是非微塵,只是名字叫微塵。須菩提問:世尊,如來所說的三大千世界,是非世界,是名世界,為何呢?摩尼說道:假如世界有實相,也是一合相,那麼如來說的一合相也是非一合相,是名字叫一合相,一合相你也說不了,只是世人迷念在裡面(佛家的觀點就是,任何東西都是由最微小的東西構成,但是這個東西你又不能用言語描述,構成這世界一切諸相,人們迷念其中,尋求不瞭解脫)

第三十一品 知見不生分:須菩提啊,佛說“我見”、“眾見”、“壽者見”這是什麼意思呢,人們真的知道這個意思嗎?須菩提說:不啊,世尊,那些人是不明白“我見”、“眾見”、“壽者見”,那只是名字那樣說法。須菩提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對於一切心法,應該這麼去理解,這麼去見,這才是理解了,不會因為法才能見相,如來說的法相是非法相,只是名字叫法相。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須菩提,有人用無數的金銀珠寶給他人佈施。假如還有善男子、善女子,受持此經,懂得了四句偈真義,時常誦讀,給大家演說,這個福德是勝於佈施之人的。為什麼是這個說教的人。因為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從相看,表面上是說了佛法,但是你最後還是沒有闡述佛法,所以叫如如不動)為何會這樣呢?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祖說這個經就這樣了,須菩提和一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聽到佛祖這麼一說,都很開心,這些受眾,都會按照佛法執行。

《金剛經》第三講: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轉發,訂閱的小夥伴可以看其他佛教知識,如果有不懂得可以私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