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這半年來,特斯拉麻煩不斷,從高管離職、多起車禍到電話會風波。

前段時間,更傳出馬斯克被股東“逼宮”,多家機構建議撤掉馬斯克董事會職務,僅保留CEO一職的消息。

歷史總是出奇的相似,33年前蘋果教父喬布斯曾被趕出蘋果公司;2年前萬科董事長王石眼看著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被“野蠻人”奪走。

創始人被踢出局,成了商業世界裡的權力遊戲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從一手創辦到一無所有

1.被宣告離開

商業最殘忍的地方在於,你剛上賽道就已經被宣告結束,連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作為新浪網的創始人,王志東曾領導新浪網成為全球最大中文門戶並於2000年在NASDAQ成功上市。

他甚至被稱為中國互聯網產業十位最有影響力企業領袖之首。

但在巔峰之時,卻不得不選擇離開新浪。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1998年起,王志東開始擔任新浪網CEO。2001年6月,段永基等新浪5名董事在董事會上突然對王志東宣佈免除其在新浪的一切職務,原因在於王志東堅持認為拯救門戶網站的出路是廣告,但當年新浪網廣告收入增長緩慢,同時他堅決反對持有4億美元現鈔的中華網與新浪網的合併計劃。

結果,在沒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他被董事會宣告要更換公司CEO,並且沒有給他任何討論和解釋的機會。

最後,無論王志東如何爭取,只能被迫離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產業被別人奪走。

2.對賭協議失敗

10年前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告別了她一手養大的“孩子”。

由於與資本對賭協議,沒有實現承諾。最後張蘭不得不被逼退出董事會,離開俏江南。

這位創始人,曾經靠著在加拿大餐館每天16個小時的辛苦打工攢下了2萬美元的原始資金。回國後,開始做起了餐飲。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從阿蘭餐廳到投資3億,一把椅子都要18萬元的蘭會所,7年間,俏江南打上了中高端餐飲的烙印,在全國開出數十家分店。

在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非常好的情況下,引入資本,最後因為沒在約定時間實現上市的諾言,被股東踢出局。如今只能黯然神傷,在家幫忙帶孫子。

從一手創辦到一無所有,這些創始人經歷了一段難熬的歲月。

三次被逼出局的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曾經成為業內笑談,他的一句話也道出不少創始人的無奈:“大家已經上了船,何況我還是一個創始人,如果我不想下這個船,誰也趕不走我。”

3.股權過度稀釋,最後死在資本手上

企業離不開資本的助力,但也是把雙刃劍,從最初走到一起時的“你儂我儂”到最後創始人被踢出局。公司很多決策都囿於資本的插足。

說到樂百氏,大家也許不會陌生,但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品牌卻從大眾視野中消失了。

最痛心的莫過於它的創始人何伯權。

1989 年,何伯權與4個年輕人組建中山樂百氏保健品有限公司,短短8年,何伯權讓樂百氏的銷售額由1989年的幾百萬元上升到1997年的15億元,連續5年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一。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然而,在樂百氏巔峰之時,何伯權卻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

2000年,他將92%的股份賣給法國達能。過度的股權稀釋,導致他的話語權越來越弱。

2001年11月30日,何伯權他和楊傑強、王廣、李寶磊、彭豔芬等五位創業者集體辭職。

原因是達能不想做大樂百氏,甚至想將其雪藏起來,為此何伯權與控股方發生了嚴重分歧。

分歧的最後結果是何伯權被踢出局。

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最讓人唏噓的是,南玻創始人曾南,辛苦拼到71歲,最後被人踢出公司。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2014年12月,寶能系旗下前海人壽持續買入南玻股票,最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這也直接導致曾南失去了主導權。

71歲的老人家,辛辛苦苦拼搏了幾十年,最後卻沒能守住產業,落得一無所有。

在告別之前,尚在病中休假的曾南說道:“我退了(董事長)以後,永遠不會再給什麼人打工了,多高的職務也不幹,我該休息了。”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資本究竟有多殘酷?

商戰不斷,儘管是獨角獸也不得不面臨被資本踢出局的下場。

2015年,曾經轟動一時的滴滴快的合併事件,讓呂傳偉陷入了無盡的焦慮之中。

儘管合併後對外宣稱將實行雙CEO制度,快的打車CEO呂傳偉繼續留任董事會並擔當其他職務。但我們看到的是,新公司所有的對外基本都是由滴滴打車CEO程維和總裁柳青領導。

呂傳偉幾乎未曾露面。

所謂雙CEO 制、獨立運作,也只不過是一個堵住悠悠之口的謊言。

資本血拼,創業公司跑馬圈地,拼到最後還是被資本吞併。

去年,卡蘭尼克正式宣佈辭職離開Uber,這是在受到了Uber五家大股東的壓力下被迫做出的決定。

作為世界上價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未上市的Uber估值達到了700億美元。然而Uber在全世界各地依靠“燒錢”進行價格補貼,已經嚴重虧損。

虧損的直接結果就是,創始人被逼下臺。

“在這個艱難時刻,我接受投資者讓我下臺的要求。我希望Uber從此以後能告別內鬥紛爭,把注意力集中到公司建設上面。”

資本究竟有多殘酷?

當市場容不下你的時候,合併成了無奈之下的選擇,創始人要麼忍辱負重,要麼選擇離開。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在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的時候,大眾點評CEO張濤據理力爭,他想守住這份辛苦打拼下的基業。

合併之初,新公司也是實施聯席CEO制度,2家公司在人員架構上保持不變,並將保留各自的品牌和業務獨立運營。

結果僅僅過了一個月,王興發出內部信,確認張濤退出新公司CEO,只擔任董事長。即使看上去更高端,但如果不參與企業管理,就意味著被清出局。

隨後,張濤與同事抱頭痛哭的照片被瘋傳,也證實了他離職的消息。

在大勢面前,你根本沒法改變局面,儘管各種不願意,但還是要聽從資本安排。

創始人在這一刻,什麼都不是。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想不被“逼宮”

你必須瞭解這5點

反思“我為什麼要融資?”

有些創始人被掃地出門,就責怪資本遊戲太過殘酷、險惡。但商業世界裡沒有情義可講,創始人更應該反思的是:我為什麼要融資?

尤其是這幾年創投環境的成熟,很多創業公司動不動就談風口、拿融資。但在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非常好的情況下,就沒必要去跟這股潮。

可能是因為國內金融市場發育尚不成熟、市場參與者尚不夠理性的緣故,很多企業,尤其是創業型企業,往往患有一種“融資飢渴症”、“融資崇拜症”。他們可能並不十分缺錢,但在他們看來,獲得資本的青睞是一種無比高大上、前途無量的事情,可以拿出來作為宣傳的素材,於是,今天得意於“A輪融資”、得意於“B輪”融資。

可是,這些融資,真能使你的企業發展得更好嗎?

對創業者來說,認識到資本的意圖很容易,真正困難的是,當資本送上門來的時候,你是否能夠抵禦住誘惑?少一些融資飢渴症,你將會避免很多麻煩。

不要過早引入資本

“雷士所有這些麻煩都是吸引外部資本引起的。奉勸創業者,當你需要引進資金的時候要慎重。我當時就是太草率了,資金有困難時認為資金來了就行了,沒有考慮清楚。”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說道。

有行內人士分析,“那些引起紛爭的項目大部分融資都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在企業發展遇到困難的時候融資,投資方的條件會相對苛刻,甚至是“乘人之危”,這就為後面的爭鬥埋下種子。

因此,創始人如果希望能持續地對公司決策保持影響力,在融資的時候就一定要謹慎,千萬不可為了短期利益而輕易出讓控股權。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創始人需要樹立起“規則感”

在很多創始人被逼走的案例中,資本方其實並未違反規則,而只是利用了創始人不熟悉規則的漏洞。

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投資條款中都有“對賭協議”,當年俏江南在拿到鼎暉2億元投資時,也有這樣的對賭:如果俏江南無法在2012年年底前上市,鼎暉有權退出投資,並要求俏江南的原股東高溢價回購鼎暉的股權。

在簽訂“對賭協議”前,創始人要對自己企業的未來有足夠的信心,和準確的判斷。

而不能貪大求全,為了發展,不管什麼條件先把錢拿過來,最後只會埋下禍根。

創始人自己要“乾淨”

在大部分引起紛爭的項目中,都不可避免有一些不合規甚至違法的影子在裡面,這也是爭鬥的導火索。

比如,萬科被寶能和華潤指責為存在“內部人控制”問題;比如,在雷士照明一案中,王冬雷一方指出,吳長江在未告知董事會成員的情況下,將雷士照明品牌權利私自授予了另外三家與吳長江有深度關聯的企業。

在雷士照明的發展過程中,吳長江還涉嫌代員工持股,從而給競爭對手留下“口舌”,以及涉嫌利用經銷商的力量對其它董事會成員進行“逼宮”等行為,從而讓閻炎與施耐德出現無路可退的局面等。

因此,創業者如果要理直氣壯地維護自己的權益,首先得確保自己是乾淨的,這樣才不至於因為被別人抓住了“小辮子”而不敢聲張。

尋找與自己理念一致的投資人

創始人與投資人鬧僵,不全是因為利益衝突,有時候還是基於理念不一致。

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就是因為與控股方經營理念不同,最後被迫離開樂百氏。

像中國近年來的幾起案例,鬧得不可開交就顯得不太正常,這顯示出中國不少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仍有待完善。

一個企業尋求外部投資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看他的理念,理念與公司發展的願景是不是一致。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教你如何把控全局

辛苦白手起家,一夜之間卻被踢出局!盤點那些“被出局”的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