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忠於真心,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

《無問西東》以非線性的敘事方式,講述了四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中間以時間軸為人物關係貫穿,並指向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美好的德行和與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每個人都面臨紛繁的選擇,唯有對自己真誠,內心沒有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這是影片對“無問西東”四個字的理解與表達。

《無問西東》忠於真心,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

原本荒蕪的土地上,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三個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的學子彙集在一起,在抗日戰火中創一方知識分子救國之淨土,守候著精神的火種,真正傳遞著苦難中知識的至高和生命的不息。也許西南聯大對當代陷入失落和無意義感的年輕人是一種慰藉,更是一種喚醒。

雨季來臨,同學們上課的茅草屋抵擋不住大雨,教室裡下著小雨,老教授長衫盡溼,一絲不苟,同學肅穆而聽。最後實在聽不清,教授乾脆在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這是何等的風骨。在炮火中,師生們逃命不忘席地而坐,隨時開課,聆聽教授們以各種口音在講述的哲學,生物、歷史和文學。

《無問西東》忠於真心,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

除了西南聯大那一段,《無問東西》這部電影裡給了我們更多的人生處境,和關於選擇的故事:民國時期,在文理科的人生選擇中,學子吳嶺瀾(陳楚生)能否面對自己的天賦,摒棄功利和實用,找到堅定的學術理想?

沈光耀是富家子弟,在西南聯大讀書,他毫無身份架子,性格溫和,能和窮困的民眾融洽相處。他有感於當時危險的社會局勢,想要參軍,卻被母親阻止,如何選擇?

《無問西東》忠於真心,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

60年代,核彈工程師陳鵬(黃曉明),面對心上人王敏佳(章子怡)被眾人批鬥,能不顧非議用愛保護和托起她的生命?他如何平衡自己的前途和愛情?

現代,職場中的張果果(張震),面臨職場鬥爭是否能守住良心、被弱勢群體捆綁的危險又能否守住初心?

在不同的年代,最終這些年輕人都不約而同共同選擇了堅守善良、真實、理想主義,“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

《無問西東》忠於真心,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

最末尾電影屏幕上更是一一介紹了所有西南聯大的大師:王國維、徐志摩、梁思成、馮友蘭…… 如果你也為這些細節深深感動,那些感動中藏著另外一個你。這是一個在長成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之後,遇到的最珍貴捫心自問的時刻,你那顆宛如孩童般的赤子之心今何在?其實,每個平凡的人也沒有一天是平靜和平凡的,那種糾結和選擇的矛盾,一如在戰場。

清華校長梅貽琦說:“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到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和喜悅,那就是真實。”

《無問西東》忠於真心,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

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很多看似宏大理想可能只是空殼,在失敗、無奈、困惑和沮喪之後,那種實在而安穩的世俗生活才是人生最好的追求。很多人放棄了對改變現狀的想法,不再設想有另一種更好的生存境況可能。他們將現實作為無可撼動的存在,全身心投入了贏得現世“成功”的戰鬥中。

人要認識自己,弄懂自己真正的欲求。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寫到:“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我為什麼活著?要怎樣活著?忠於真心,愛我所愛,行我所行,不忘初心,不問西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