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閒晃」的男人,機緣巧合之下成了精神上的「百萬富翁」

每天都在“閒晃”的男人,機緣巧合之下成了精神上的“百萬富翁”

生命有很多種模式,有人喜歡豐厚的物質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他們注重派頭形象,房屋裝修必須考究,社交娛樂逼格要高。他們認為人活著必須工作賺錢,繼而享受物質帶來的快感。

也有一類人,他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願去過理所當然的生活,他們的生活狀態在外人看來可能是不務正業,逃避壓力。

《刀鋒》是毛姆晚年的作品,他說這是自己最紀實的一本小說。這本書的主人公拉里就是個以“閒晃”為生活狀況的美國青年。

拉里的人生分兩個階段,參加空軍前和退伍之後。

參軍前的拉里是個長相出眾、活潑好動、熱衷社交活動的大男孩;空軍退伍後他突然對一切交際失去了興趣,不讀大學、不工作,問他想做什麼,他的回答是“我也不清楚,可是你說的生活不是我想做的”。

有次毛姆去圖書館借書,碰見拉里,他正坐在角落讀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原理》,毛姆很驚訝,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位當過飛行員、跳舞到清晨五點才回家的年輕人,竟會拿這本書來讀。

毛姆是個直接又八卦的人,有疑問是絕對要問出來的。

“怎麼會想讀這本書呢?”

“我懂得太少了。”

“你還很年輕呀。”

“或許吧。我並不怕犯錯,搞不好會在其中一條冤枉路上,找到人生的目標。”

“那你的人生目標是?”

拉里遲疑了下,然後說:“問題就在這裡,我也還不太清楚。”

很長一段時間中拉里很迷茫,他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知道人活著是為什麼,只有一點他非常清楚,那就是他知道自己不需要什麼。因為不需要,所以不選擇,這不能讓你實現目標,但至少能收穫自由。

拉里的未婚妻伊莎貝爾美麗開朗,她像很多女孩子一樣,希望自己心愛的人上進工作,有可見的輝煌前程。

無所事事的拉里明顯不是她及家人期望的結婚對象,她勸拉里回美國工作,拉里卻想說服她陪自己周遊世界。

拉里說:“我讀了很多書,一天讀個八到十小時。我還去索邦大學聽課,法國文學所有重要作品幾乎都念過了。讀書看起來不實用,但是非常有趣。你真的很難想象,讀懂《奧德賽》的原文有多麼令人興奮,彷彿只要踮起腳尖,伸出手來,就能碰到天上的星星。這一兩個月,我在讀斯賓諾莎的作品,不敢說理解得透徹,可是非常開心,好像乘著飛機,降落在層層山巒中的一片高原,萬籟俱寂,空氣清新,有如好酒沁人心脾,實在太美妙了。”

伊莎貝爾對他的想法完全接受無能,她反覆勸說拉里:“像個男人吧,拉里,擔起自己的責任。人家在分秒必爭的時候,你卻在浪費寶貴光陰。拉里,你要是真的愛我,就不會為了夢想拋棄我,你已經享樂過了,跟我們回美國吧。”

追求不同的兩個人,分道揚鑣是最好的結局。一個追求精神世界的人在務實的人眼裡他的所作所為毫無價值。拉里為了精神世界的富足離開了未婚妻,伊莎貝爾為了富足豪華的生活選擇了熱衷工作的格雷。沒有對錯,追求不同而已。

每天都在“閒晃”的男人,機緣巧合之下成了精神上的“百萬富翁”

之後很多年拉里的生活都是沒有目的性地“閒晃”,他先去德國住了一年,之後又去西班牙和意大利待過一陣子,後來又去東方國家(中國、印度等)四處旅行。

他沒有多少錢,都是走走停停,沒錢吃飯就打臨時工,掙到錢了便繼續趕路。

他待過最長的地方是印度,住了五年,其中兩年是跟著瑜伽行者修行。

那段時光很悠閒也很充實,他每天都是讀書、散步、搭船遊潟湖或打坐冥想。他說,冥想是很辛苦的事,兩三個小時下來,疲累感好比趕了五百英里的路,結束後只想好好休息。

兜兜轉轉十幾年,他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有膚淺卻努力生活的賣身女,有不言語只專注於打坐冥想的瑜伽行者,也有瘋狂執迷信仰的佛教徒... ....

對他影響最深的是佛教長者,是他們給了拉里啟示,幫助他找到了一直追尋的人生方向。

毛姆問拉里:“這麼多年過去了,你到底收穫到了什麼?”

“平靜。”拉里隨口回答,淺淺一笑,突然站起身說,“我得走了。”

每天都在“閒晃”的男人,機緣巧合之下成了精神上的“百萬富翁”

從美國出發最後又回到美國,在其他人都為美國夢歡欣鼓舞、摩拳擦掌的時候,他離開美國遠行他國;當股災席捲美國,很多人傾家蕩產的時候,他買了輛出租車,成了美國大街上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環境只是他認識世界的媒介,不會影響他的選擇。

拉里這一生看似一無所獲,沒有功成名就、更沒有名留史冊,甚至連家都沒有,他想用所學救墮落的蘇菲,最後也沒成功。

可於他自己而言,卻得到了很多,他對毛姆說:“我們是一群全世界最偉大的理想家,但是我認為目前的方向錯誤,最偉大的理想應該是自我實現”。

終其一生,拉里都在尋找內心的平靜,那種知道我只為我,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知道如何與自己、周圍的人還有世界如何相處的平靜。

他找到了,心裡的疑惑解除了,人生也有了明確的方向,做了想做的事,悟到了生命的意義,獲得了心靈的平靜,這便是他給自己人生最好的答案。

不想隨波逐流的人生,等於是場豪賭,失敗的人不勝枚舉,成功的人寥寥無幾。

最近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主人公葉藏從最初的冷眼看世間到最後的迷失,他自認看透了一切,其實卻被一葉障目,在狹隘的視角里什麼都沒看清。

生命只有一次,以任何方式度過都有其意義。拉里並沒有多偉大,他只是因為特殊的經歷對人生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要說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

那就是多讀書、多出去看看,這看似簡單又不實用事情,卻能對你的思想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總有一天你會從中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