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下跪,大臣遮住了墓碑上1個字,康熙立馬下跪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下跪,大臣遮住了墓碑上1個字,康熙立馬下跪

如果提到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大家想到的人一定會是孔子。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長年帶弟子游走於列國之中宣傳儒家學派的思想,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的主張不是很適合當時的統治者對於社會統治的需求,所以並沒有被統治者採納。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下跪,大臣遮住了墓碑上1個字,康熙立馬下跪

不過後來儒家學派因其特殊的統治優勢逐漸被後來的統治者採納並推崇,而儒家學說也逐漸成為統治者統治百姓的最佳武器,並且沿用數年。由於儒家思想符合當時統治者集權統治的需要,所以在漢朝時形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面,後來又在唐、宋、元、明、清幾朝經過不斷的變化與發展,變得更加適合朝廷的統治,所以更加受統治者的重用,尤其是清朝,對於孔子更是十分推崇。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下跪,大臣遮住了墓碑上1個字,康熙立馬下跪

眾所周知,清朝是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政權,清兵入關之後,由於統治的百姓大多是漢人,如果想要真正的統一全國,鞏固清朝的統治,就勢必要用一些手段讓這些漢人心甘情願被統治,而這個問題要從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下手。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下跪,大臣遮住了墓碑上1個字,康熙立馬下跪

漢人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要想讓他們心甘情願的接受清朝的統治,清朝當然也要做出一些讓步,而且康熙帝從小博覽群書,精通漢文,對於儒家學說更是十分感興趣,還將統治與儒家學說相結合,以它為治國之本,所以這也是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卻能統治多年的原因之一。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下跪,大臣遮住了墓碑上1個字,康熙立馬下跪

康熙帝不僅對於儒家學說十分感興趣,還十分尊敬孔子,同時他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不僅在政務上十分勤奮,而且非常重視百姓,在位期間多次南巡,考察民情,每次經過孔子的故鄉曲阜時都要去拜謁孔廟,對孔子行大禮,以表誠心。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下跪,大臣遮住了墓碑上1個字,康熙立馬下跪

每次康熙帶領著文武百官來到孔子的故鄉時,都要對他行三跪九叩大禮並且親自誦讀祭文,而文武百官中不乏漢人,他們和文人看到康熙對於孔子如此恭敬,對清朝的信服則又多了一份。

康熙拜孔子墓遲遲不下跪,大臣遮住了墓碑上1個字,康熙立馬下跪

不過在康熙在祭拜孔子墓時卻出現了一點小插曲,康熙站在孔子墓前盯著墓碑遲遲不下跪。文武百官都有一些疑惑,紛紛抬頭想看看是怎麼回事,有一個大臣在觀察後發現了問題所在,先是讓康熙前往其他地方休息,然後上前用布遮住了墓碑上的1個字,等康熙再回來的時候,看到那個字被遮住後立馬就跪下了。原來墓碑上寫著“大成至聖文宣王”,康熙作為皇帝,自然不能向王下跪,所以在大臣把“王”字遮住後,康熙就跪下叩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