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很難想象一部安安靜靜講故事的文藝片能有如此高的票房和關注度!

《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後來的我們》上映3天已經斬獲6個億,破10億也是分分鐘的事情。同時上映的《幕後玩家》僅僅只有1億,完全是被碾壓。 本片預售票房就高達1.22億,上映第一天就直接斬獲2.8億。

《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這樣的成績別說是在愛情片領域,哪怕是在中國影史上也是很少見。國內影史冠軍《戰狼2》第一天也才1億。亞軍《紅海行動》1.29億。當年星爺的《美人魚》大年初一上映首日也才2.72億。

《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而這部電影,在五一檔還未完全的開啟的“工作日”直接拿下2.8億。這真是讓人非常驚訝,很想知道這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想知道,那就買票吧,然後票房又往上飆了! 其實驚訝之餘,很多人肯定開始懷疑:“這肯定刷票房了吧,票房造假了吧”。

《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這樣的質疑並非亂猜。 就連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對《後來的我們》的“異軍突起”也是始終存疑。他認為,愛情片即使在好萊塢熱度也早已沒這麼高,何況是這部電影無論從演員,導演,還是製作團隊來看都不可能會獲得如此高的關注度。如此高的熱度和票房表現,一般都發生在春節檔。

而更加讓人懷疑的是,專業提供票房數據和影視資訊的貓眼就是本片的出品方和宣傳方,同時也是國內重要的第三方在線票務平臺。即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是很容易出貓膩的。

《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同時影院內部人士也爆料該片為搶排片做出不正當操作,質疑《後來的我們》通過票務平臺大面積購入預售票,以預售票房數據“綁架”院線排片後,再於上映當日大批退票。

《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很快,貓眼就發了官方聲明,表示疑似存在刷票行為。其中當日退票數量約38萬長,涉及票房1300萬(很多文藝片的總票房也就這麼點吧)。相當於日票房的4.8%。同時表示貓眼平臺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參與“刷票”。

從這個聲明可以看出,首先確實有大量退票,退票比例明顯異常。正常人誰吃飽了撐著,買票退票玩啊。其次,貓眼是本片的出品方和宣傳方和賣票方,他給的數據有沒有水分也不好說,也許真實的比例是沒有小數點呢?或者說是100%-4.8%,當然這個純屬猜測,貓眼也不可能蠢到直接改數據。至於它說不會擾亂“市場行為”,那就要看從什麼角度去定義這個概念了。

對此知乎上有人終結:“《後來的我們》是又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的影片,它充分證明了資本可以肆無忌,空手套白狼的操作把全國院線和所有影迷全都當猴耍”。

其實“高手玩家”根本就不是簡單粗暴的刷票房。

《後來的我們》從影片上映前一個月起就開始不間斷的瘋狂造勢。在各個媒體平臺大量營銷,各路大V“真心好評推薦”。然後又以1.2億的預售作為重要“賣點”宣傳。

對於院線來說,預售那麼高話題炒的那麼熱,排片肯定是少不了。對於影迷來說,貓眼上天天都在推這部電影,現在“果然”預售也很高,而且貓眼預測最終票房都17億了,這樣的電影肯定要看一下啊。不看的話,朋友圈發什麼呢?不看的話,要被熱點和同齡人拋棄了。當然很多人是奔著“別人說這是一部好電影”而去的,比如我。

高超的技法,讓院線騎虎難下,讓影迷大呼這不是我要的電影。

作為一個時刻關注各種影視資訊的人,很早就看到了本片的大量宣傳,當時就很不解,為什麼這樣一部氣質如此“文藝”的電影宣傳會這麼“商業”,所以我很好奇,很早就定了票。

《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還是引用一下知乎上的一個比喻。說這個事情像極了《讓子彈飛》的一幕:“得先讓豪紳出錢,帶著百姓捐錢。豪紳捐了,百姓才跟著捐。錢到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多少影迷被帶節奏了啊?

來聊觀後感之前,先說說觀前感

購票平臺顯示很多人買了這個場次的票,但是等到電影都開始了,還是有很多人沒到,單純的姑娘說:“這麼多人還-沒到啊”,等結束了那些位置依舊空著,這是為什麼呢? 不過總的來說,奔著宣傳來的人確實不少,女孩子特別多。

電影觀後感是,這是一部認認真真的文藝片,前面有些平淡無聊,後面也有讓人動容的地方,從文藝片的角度來說還不錯。但是這絕對是一部“觀賞性不佳”的小眾電影,對於喜歡看院線電影的普通觀眾來說,可能前幾十分鐘就想走了。

把一部文藝片用商業手段大肆推廣,雖然暫時贏得了票房,但是口碑卻一路下跌,熱評出現大量的一星和兩星差評。這其實已經無關電影質量,而是觀眾在宣洩一種情緒。 文藝片的觀眾早已對這種商業宣傳不勝其煩,而抱著看一部讓自己嚎啕大哭的商業片心態的觀眾,卻發現這電影如此文藝,如此波瀾不驚,如此與我無關,完全就不是我想看的電影。

所以《後來的我們》被戲稱為《後來的我們,都學會了退票》! 商人們的錢包肯定是滿了,但是把這部電影毀了一大半,也傷害了很多影迷的情感。

《後來的我們》3天破6億很驚人,但在刷票房的爭議聲中口碑直降!

貓眼上顯示,《後來的我們》位列營銷榜第一,無論是微博,微信,還是百度,都是最熱門的。電影的宣發絕對可以加一車雞腿了,但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惡的人,就是賣“虛假期待”的人。把一件只有一部分人需要的東西,包裝成所有人都不容錯過的東西,這對大部分人來說,無異於欺騙。

做人做事,最痛恨這些玩虛的,兄die,你們的節操掉了!

文 | A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