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Hey,大家好

我是老J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同齡人”這個詞最近很火,源於前段時間,美團收購摩拜,摩拜80後女創始人胡瑋煒套現15億離場。

不甘寂寞的自媒體人藉著這個話題又開始大肆販賣焦慮,大筆一揮,一篇10w+應運而生,叫什麼“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啊呸!從目睹了抖音上開始大秀恩愛的00後起,老J就知道自己在起跑線上不知道已經落後多少年了,被同齡人拋棄在成長的過程中難道不是常態嗎?!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就拿自己來說吧,大學時貪玩,閒書看了上百本,時常沉浸在美劇英劇日劇俄劇泰劇甚至印度阿三劇的劇情裡不能自拔,還打遊戲,魔獸、爐石、劍網三一樣不落,導致成績一落千丈。

快畢業時身邊人出國的出國,保研的保研,簽約的簽約,老J一拍大腿,考研!於是在自習室拼死奮鬥了幾個月。

結果很感人,並不像《墊底辣妹》那樣,迷途知返的少女奮起直追,考上心儀學校走向人生高峰。老J以三分之差無緣複試,被調劑到一所雙非(非985、211)大學。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你說老J該不該焦慮?!

這兩年,眼看同齡人跳了幾次槽,工資翻了幾番。讀了名牌大學碩士的本科同班同學開始進出BAT、500強公司參加實習,儼然人生贏家。情侶狗們陸續訂婚、結婚,進入人生下一階段。

老J我還是獨身一人,自抱自泣。因為自己混得不好,連上海校友會都從沒參加過。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還好導師大人第一時間發現了老J的消極狀態,立刻打電話告誡:人不管怎麼焦慮,都必須踏實做事,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你那些工作了的同學說不定還在羨慕你,巴拉巴拉~

在這裡要感謝我敬愛的導師,他是老J誤打誤撞進入這個學校之後為數不多的收穫之一。

不過,這席話當時老J根本一丁點都沒聽進去。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一個被焦慮矇蔽了雙眼的人,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就像炸彈一樣埋藏在心底,一點點火星都能讓它噼噼啪啪炸到天昏地老,旁人說什麼也救不了。

這個時候,一件小事把老J從焦慮的深淵裡撈了起來——老J的一篇論文見稿了。這並不是什麼特別了不起的成就,而且短時間來看,發表的論文對日後找工作的幫助也非常有限。

但聽到這個消息後,老J內心某個繃緊的地方一下子放鬆了。發表的論文是對自身價值的一種小小的確認,讓人覺得,自己確實有在進步,在緩慢地前行著,這一點讓人大為心安,也慢慢讓老J舒緩了一些焦慮。

請和我一起思考:人為什麼會焦慮?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焦慮的本質糅合了恐慌、絕望等等負面的情緒,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擔憂。

恐慌來源於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普通人的壓迫。該理論認為:社會就是一個不斷優勝劣汰的過程,你必須拼命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否則就會掉隊,落後的個體會被淘汰、消亡、滅絕。

那篇“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走的就是這個路子。你本來是個不想攀比的人,社會用錢、權構建出的一套所謂“成功標準”的話語體系逼著你去和同輩人不停比較,而你一旦陷入了落後於人的恐慌之中,就會患上焦慮。

絕望源於自己的欲求和自身能力之間巨大的落差。消費主義會告訴男生戴什麼表、買什麼車才能走向成功,告訴女生用什麼護膚品、提什麼包包才能做獨立女性,告訴爸媽孩子要上什麼級別的幼兒園、請什麼樣的家教才能不落後於人。

但人的收入終有所限,慾望並不能時時刻刻滿足。所以才有女生去借裸貸、有華為工程師因為一時失業就跳樓自殺。

當你的欲求大過收入後,資金鍊一時斷裂,給人的就是絕望的致命打擊。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老J在之前之所以陷入焦慮,正是落入了同齡人壓力(peer pressure)以及雖然不滿現狀,卻不知能做什麼,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轉機的絕望中。

但是說白了,大部分焦慮是無用的焦慮。對未來的過分擔心,以至於喪失了對當下的掌控感。也就是說,焦慮的根源是身體在當下,而精神到了未來。消除焦慮最重要的是,把精神從未來拖回到現在,不讓未來的不確定“干擾”當下的生活。

想趕走焦慮關鍵是認識並改掉三種常見的思維方式:

1. 我必須 ,如“我必須被所有人喜歡”。

2. 非黑即白,比如“如果不考第一,我就是個失敗者”;

3. 我應該,比如“我應該鎮定自若、不焦慮”。

學會放下非理性的想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這樣的心理除了加重你的焦慮感和恐慌感,沒有一丁點幫助。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能夠抑制焦慮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這裡的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是世俗常見的學習,工作,運動,社交等等,也可以是你自身話語體系裡的有意義,比如陪陪家人、養只寵物、運營一個公眾號、寫幾篇小說等等。總之,你自己覺得有所收穫就好。

只要一點點提高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的時間比例,每一天也就越來越有價值,那種瀰漫性的焦灼,也會一點點化為掌控自我後的喜悅。當你不再焦慮時,偶然間的某個機遇,就足以改變全部的生活。

我的好朋友進了BAT,我卻連實習都找不到

每個人會經歷焦慮情緒,這會是人生的絆腳石,也會變成墊腳石,就看你該如何面對。

如果一個人能養成一種習慣——告別焦慮,凡事都看好的一面,它的價值將勝過年薪100萬英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