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过错,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过错,我们该怎么办?

生而为人,孰能无过。可是人,面对过错,究竟该怎么办呢?

孔子的弟子曾教过我们“面对过错三部曲”——“三省吾身”、“闻过则喜”、“不贰过”。


面对过错,我们该怎么办?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先生教的是否学好?如果发现做得不妥就立即改正。”三省吾身,原指每天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来指经常自觉地反省自己。

学习曾子,即学他对自己勇于反省、勤于反省的精神和做法。自我反省,是一种智慧。

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用自发的内力去改正人的思想,才是持久的。如果人人都能多反省一点,社会就会多更多的和谐与幸福。


面对过错,我们该怎么办?

《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

仲由,字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他虽粗率直接,好勇力,却也非常可爱。他不信权威,敢于当面指出孔子的错误之处,故而孔子对其评价很高,认为子路“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仲由对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非常高兴,这也是非常人所能做到的。一般人闻过则喜的恐怕较少。这也是人性使然,自尊心强爱面子,害怕听,或者认为对方说的道理不对,不值得听,或者认为说的方式方法不对,不愿意听。

学习仲由,即学习他欣然地去对待别人指出自己过错。闻过则喜,是一种态度。


面对过错,我们该怎么办?

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你的弟子哪一个最喜欢学习?”

孔子回答:“我有个叫颜回的学生,他特别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再也没有这么优秀的学生来继承与传播我的理论了。”颜回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有其过人之处。

不迁怒不贰过,这恐怕也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修养。遇到不顺心的事,能够不把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能做到这点已经实属难得。


古人言传身教,赐予我们的人生智慧与为人处世方法甚多,有时候,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大道理都听了很多,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其实不是大道理不实用,而是有没有真正地理解并应用,这,当然,还得看我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