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場老將蒲松齡,竟能因爲忘了這個被取消考試資格

科場老將蒲松齡,竟能因為忘了這個被取消考試資格

蒲松齡熱衷功名的程度,跟范進有得一比,那都是活到老,考到老的架勢。

只可惜他連范進那樣的運氣也沒有。

明朝萬曆年間,淄川領官銀的秀才有8個,僅蒲家就佔了6個,蒲松齡這麼熱衷功名,當然有重振門庭,光宗耀祖的意思。

此外,科舉為讀書人的正途,大環境如此,要想出人頭地,施展抱負,獲得尊重,這就更不可輕易放棄。

同時,書中自有黃金屋,蒲松齡實在是太窮了,他要養活妻兒、老母,奔向小康,自然也必須如此。

蒲松齡的才學無疑是非常超出的,儘管他更愛的是雜學,從20多歲的時候,就被狐仙鬼怪勾引去,開始寫作《聊齋》裡的內容了。

那麼蒲松齡的科舉之路為什麼會這麼不順呢?

其一,考官們並不都像施潤章那樣有慧眼、愛才。

蒲松齡19歲參加道試,中了秀才的文章,從內容看,其實很不八股,但是山東學道施潤章卻喜歡。

好好好,觀書如月,運筆如風,有掉臂遊行之樂。

施潤章是清初文壇上的大詩人,他當然喜歡生氣勃勃,不落俗套的東西。

其二,他沒錢。

那時候的科場已經很腐敗,光靠才學一般不行,所以蒲松齡才會有這樣憤世嫉俗的詩句:

“名士由來能痛飲,世人原不解憐才。”

名士不放浪形骸還能做什麼呢?憐才能換來銀子嗎?考官們可不信雞湯,不玩高尚。

這到康熙12年,吳三桂鬧騰的時候,整個科場、官場就更完蛋了。

童生捐錢可以升秀才,廩生、增生、附生捐錢可以升貢生,連康熙爺都只認錢了,滿朝當然盡是孔方兄。

這位爺在康熙17年的時候,倒是曾搞了個“博學鴻儒科”,想變一下,那時候蒲松齡覺得機會來了,也曾打了雞血似的,趕緊給皇帝上表,說了些什麼“固名士之奇逢,實天朝之曠典”之類的話,然而接下來,他卻還是隻能哭。

那年,蒲松齡依舊落榜,他到這時卻才明白,名雖變,人不變,這還是一樣的世道,一樣的結局:

“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傑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

其三,他也真命不好。

康熙29年,已經51歲的蒲松齡參加鄉試,這一次好不容易被考官看中,已決定取他為解元,卻不料,他在第二試的時候,竟一病不起,考不成了。

50多歲了啊,中彩票一樣的機會,臨了卻把彩票丟了,兌不了獎。

其四,他的確有點魔幻。

朋友孫惠因為蒲松齡太好鬼怪之事,曾多次勸說,但蒲松齡都沒有聽。

他本就是一個性情自由率真的人,經常會收不住,所以他在康熙26年的考場上,就稀裡糊塗,這樣玩了一把。

考卷發下來,他一看,這多簡單啊,以我下筆千言的能耐,寫就是了。

於是他就文思得意馬疾蹄,筆走龍蛇,忽忽寫下去了。

寫完了,蒲松齡起先還覺得痛快淋漓,快活無比,可是突然間,天旋地轉,天塌地陷,地震了。

人家考試本來是有規定的,凡是“闈中越幅”,也就是考試時,超過規定字數的,一律取消考試資格,他竟忘了這個!

那年他48歲,已經是久經科場的老將,可他竟能忘了這個!

他一輩子對功名都那麼熱切,可他竟能忘了這個!

天底下還有這樣的考生嗎?他這到底是熱切還是不熱切呢?這事肯定找不到狐仙頭上。

蒲松齡考到50多歲的時候,他夫人劉氏其實早勸過他,別再考了,命裡有的話,早就蟒袍玉帶了,再說,何苦一定要做官呢?

蒲松齡曾反問,你難道就不想鳳冠霞帔?

夫人搖頭,我只知道適可而止,兒孫都能讀書,全家不用挨凍受餓。

這位跟了蒲松齡一輩子,為他撫養兒女,奉養老母,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的女人,從無怨言,更無奢望,但是蒲松齡仍舊是考到康熙38年,60歲的時候,才終於絕望的。

“紅顏有夫常守寡,書生有妻伴孤燈。”

這句詩正是蒲松齡為他們夫婦的真實狀況而發。

長久的分離一半是為吃飯,一半是為功名,料想《聊齋》中那些書生與狐仙的某些奇遇,無非是他的意淫而已。

老先生並不老實啊,更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